科技日報 2025-07-04 21:08:34
圖為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中試產業園內的生產車間。 受訪者供圖
近日,在位于四川自貢的四川省特種炭黑中試研發平臺(以下簡稱“特種炭黑平臺”)內,記者看到嗡嗡作響的生產線不斷產出一袋袋高性能特種炭黑,生產線上幾乎看不到操作人員,現場敞亮清潔、無粉塵。
炭黑是人類最早開發、應用的納米尺度材料之一,目前是全球產量最大的納米材料。特種炭黑相較傳統炭黑,具有更強的導電性和導熱性。“目前,特種炭黑平臺已建立起3條中試生產線,組織實施了10余個中試研發項目,完成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個,相關成果已應用于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領域,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特種炭黑平臺技術負責人劉忠富說。
自2023年5月起,自貢市扛起“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任務,實施“強平臺、落項目”雙輪驅動,圍繞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無人機及通航等主導產業大力建設中試平臺,目前該市已帶動企業投入4億多元建設中試平臺。
連日來,記者走訪自貢多地,了解到該市中試基地建設正不斷催生影響未來的“黑科技”。
中試平臺破壁壘
“打破國外壟斷和技術封鎖的道路并不平坦。”談起炭黑行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劉忠富感慨萬千。他告訴記者,在最初開展技術研發時,基本沒有可借鑒的材料,團隊科研人員從核心技術攻關開始摸索全新工藝。
在特種炭黑平臺的產品陳列廳,劉忠富拿起剛開發出的新能源特種炭黑材料樣品,自豪地說:“這個過去基本依賴進口,經過中試驗證,目前工藝已趨于成熟,產品性能穩定,生產成本降低,預計明年產業化后就能實現國產替代。”
目前,特種炭黑平臺組織實施的“易分散高性能導電碳材料”“炭黑煙氣脫硫脫硝凈化處理裝置及技術”等項目已實現產業化,為炭黑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成套解決方案。
除了特種炭黑平臺,位于自貢市沿灘區的四川飛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飛球集團”)在中試平臺建設方面也成績斐然。2019年,飛球集團成立了智能低碳球閥中試研發平臺。目前,該平臺已完成了分體鍛鋼固定球閥研發項目等多個中試科研項目,今年1—4月銷售收入達1520萬元。依托該平臺,飛球集團開發出大口徑全焊接球閥等新產品,并獲36項專利,參與制定12項國家及行業標準。
為支持各類主體建立中試平臺,自貢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于2024年5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的若干政策》,對中試平臺建設的場地租賃、設施設備購置、運行管理等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該政策為中試平臺突破技術壁壘、強化產業輻射能力提供了堅實保障。
產業園區聚“新”力
位于自貢市大安區的中試產業園正在顛覆人們對于該區的刻板印象。這個過去被認為工業底子薄的區域,如今干的全是“黑科技”。該產業園由四川東方龍源動力設備有限公司履行業主職責,是四川省“1+N”中試體系的重要平臺之一,也是自貢首個中試產業園。其總投資約2億元,一期工程已在2023年12月建成投用。
園區負責人陳勁松指著一棟大樓告訴記者,這里是由清華大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第四代核電裝備實驗室。
陳勁松介紹,相較于傳統中試基地,中試產業園的不同點在于它既是中試驗證基地,又是前沿研發機構,更是科研成果轉化的“產業孵化器”。它的目標是打造成為滿足國家戰略科技需求的工程化驗證中樞、未來產業技術策源地。2023年起,中試產業園發展進入“井噴期”,產值從不到1800萬元,發展到去年的1.5億元。
目前,中試產業園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主要用于跨介質發射試驗、秸稈無害化處置、深海抗壓裝備等新技術和裝備的中試以及產業化。
陳勁松說,當前中試產業園正在產生集聚效應,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實現高端人才聚集、促進科技成果聚集、推動新興行業聚集,已有17所國內知名高校與園區建立穩定聯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