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20 23:51:01
5月20日,光伏巨頭通威股份召開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董事長劉舒琪等高管表示,盡管當前光伏行業處于低迷期,但對企業長遠發展充滿信心。劉舒琪強調,硅料產能利用率要與實際需求匹配,公司注重練好內功,研發投入不設上限。副董事長嚴虎認為,光伏行業雖在寒冬,但未來仍充滿曙光,經歷洗牌后將更具韌性。
每經記者|胥帥 每經編輯|馬子卿
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都是投資者關注熱點,特別是那些行業里的龍頭企業,無論盈利和虧損都牽動投資者的心。
5月20日,光伏巨頭通威股份(SH600438,股價17.15元,市值772億元)召開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通威股份董事長劉舒琪與副董事長嚴虎、董秘嚴軻等經營管理團隊成員現身,強調盡管當前光伏行業處于低迷期,但依然對未來長遠發展充滿信心。
自2008年以來,光伏產業也經歷了多個高峰到低谷的輪回,每一次周期更迭也體現了行業的韌性。通威股份高管層表示,經歷寒冬之后,行業也會洗牌,未來企業的競爭力將體現在包括成本控制等各個方面,而企業持續的研發投入是基礎。
5月20日下午,光伏巨頭通威股份召開了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相比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由于參會人員太多,通威股份首次采取“主會場+分會場制”。有來自山東青島、湖南、河南、廣東深圳等全國各地的投資者參會,有的剛下飛機或動車,提著行李直達會議現場。今年參會的股東相對減少,現場出席的各類投資者差不多在30人左右。
其次,現在的光伏產業行情也發生了變化,當年硅料價格超過每噸20萬元,如今價格不到當年的20%。這一輪的光伏周期似乎比往期來得都更加猛烈和慘淡,整個行業陷入了產能過剩的泥潭,包括多晶硅在內的各產品價格更是一度跌破行業成本線。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5月初的公開信息,目前光伏產業鏈下游產品價格再度呈現下降趨勢,下游企業對于原料成本控制越發嚴格,多晶硅預期采購價格一降再降,虧損已達到絕大多數多晶硅企業無法接受的程度,因此多晶硅企業不愿讓價成交。在產企業數量或將在第二季度縮減至10家左右。
對于當前市場的硅料需求,劉舒琪也回答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提問:“我們每個月都在調研下游需要多少硅料,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一季度每個月的需求是9萬噸到10萬噸??我們作為一個頭部企業,這個時候要反內卷的。”在她看來,通威股份硅料的產能利用率要與實際的需求匹配,所以現在對公司部分產能有一個控制。
記者注意到,通威股份2024年業績有所虧損,不過經營性現金流仍為正,凈流入達11.44億元,一季度末貨幣資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儲備400億元左右。
在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看來,“物極必反”,光伏硅料行業雖然在寒冬,但未來依然充滿曙光。
實際上,自2008年以來,光伏產業也經歷了多個高峰到低谷的輪回,每一次周期更迭也體現了行業的韌性。“這一輪周期與往常不一樣的是,這一次是市場競爭的直接結果。”嚴虎表示,這一次的光伏行業低谷也會經歷一輪洗牌。所謂的周期,是淘汰,也是篩選。“之前硅料價格漲到每噸30萬元,是非理性漲法。這一次的下跌,同樣是非理性??這輪過后,曾經(非理性上漲和下跌)的情況很難出現。”嚴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通威股份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內蒙基地高純晶硅現金成本已降至2.7萬元/噸以下(不含稅),顯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確保在價格底部仍能維持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
與此同時,嚴虎也提到,要保持成本優勢就需要企業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對于光伏產業來講,市場足夠大也讓各個環節的技術呈現“百家爭鳴”的情況。
“不去踩踏任何技術,也不去吹捧任何技術,客戶永遠是最聰明的。”劉舒琪說,每一種技術都有利弊,也沒有某一種技術是絕對主流的說法,技術之間是可以搭配的。
董事會秘書嚴軻也表示,公司對于自身的技術能力和生產管理具有強大的信心,公司具有顯著的品質與成本的綜合優勢。
對于光伏產業不同的生產技術,不能只是簡單看某一個要素的成本下降,而是應該看綜合能耗。而從整個行業的未來趨勢看,綜合能耗越來越成為考量硅料企業成本的重要項。
記者了解到,盡管現在的硅料行業還在進行去庫存,由于庫存問題,頭部硅料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在30%左右。據通威股份負責投資者關系的人士透露,現在硅料產業呈現低開工率、高設計產能的情況,由于低產能利用率,硅料企業折舊成本壓力也較大,目前幾乎占據了成本三分之一。
目前,通威股份綜合電耗、硅耗分別降至46度、1.04kg/kg-Si以下,新項目單位投資成本5億元/萬噸。這一數據優于光伏協會最新披露的行業綜合電耗54.5度、硅耗1.07kg/kg-Si、單位投資成本8億元/萬噸等平均水平。根據通威股份的預測,僅這幾項指標綜合測算下來,通威就能實現低于行業平均成本近1萬元的優勢。
短期陣痛難掩長期光明,通威股份高管層對產業未來依然充滿信心。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530GW(吉瓦),同比增長35%,此外今年1~3月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預計將在2025年底超過煤電,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裝機電源。截至2024年底,中國光伏產品全球市占率達到85%,占據著全球產業鏈絕對領先的地位。
“在這個光伏行業的寒冬,我們更注重練好企業內功。我們在研發的投入是不設上限的,無論是硅料技術還是電池片技術。”劉舒琪表示。
目前,光伏技術全面邁向N型的時代來臨,N型組件的市場份額也在迅速擴大。在具體的技術路線上,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異質結(HJT)、BC(背接觸電池)等雖是當下的主流細分方向,鈣鈦礦疊層等高效電池技術亦不斷成熟。嚴軻表示,從技術上講,BC、HJT等各類技術路線各有千秋,但當前TOPCon技術綜合比較下來仍是行業最主流選擇。從整個產業生態來看,TOPCon產線不僅可以兼容上一代的PERC(鈍化發射極和背面電池技術),且我國全套核心設備自主可控,產業生態的完整也是在一段時間內TOPCon將成為主流技術的核心要素。去年,公司電池片業務全年銷量87.68GW(含自用),組件銷量45.71GW,同比增速分別為8.7%和46.93%。
嚴軻還提到盡管公司去年虧損,但公司也通過回購、增持等方式提振市場信心,而在去年虧損之前,公司長期保持高分紅率(早年30%,近三年50%),強調對股東回報的重視。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