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07 13:17:20
每經北京9月7日電(記者 楊煜)公眾如何看待我國科技創新取得的成就、創新主體的貢獻和科技創新的前景?9月6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NSRC)發布《全國公眾科技創新認知度調查報告》,并就報告舉辦專家研討會,揭示了公眾對科技創新的態度和認知,為國家科技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報告顯示,對于不同創新主體的貢獻,公眾對科研院所、民營企業、高等院校及政府在科研創新方面所做貢獻認可度較高,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創新評分相對較低。在對企業的創新成果評價中,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與創新貢獻也獲得了公眾的廣泛認可。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徐翔教授指出,民營企業處于更具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之中,因而更具創新的內生動力,要進一步充分肯定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對于科技創新的貢獻,弘揚企業家精神,加速國家科技創新步伐,引領發展新動能。
當前,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歷史機遇,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
調查顯示,在公眾心目中,“創新人才流失和短缺”以及“國內創新環境和生態不夠完善”,是目前我國科技創新面臨的最主要挑戰。怎樣加強科技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提供基礎科學研究水平”是公眾最為認可的三個關鍵著力點,且大幅領先其他因素。
具體舉措中,最受公眾認可的是教育制度改革、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國際交流。96.31%的受訪者認為國家需要對教育制度進行深度改革,以更適應創新人才培養;96.2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要建設科技創新的“新型舉國體制”——不同于改革開放前的傳統舉國體制,“新型舉國體制”的最大特色是尊重市場和科技發展規律;96.15%的受訪者認為雖然中國科技已取得長足進步,但仍需向外部學習,要與西方發達國家保持交流。
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創新與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尹西明表示,科技創新既需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也需要有力主體和有容社會。要激發全社會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通過有容社會的支持,培育有力主體,激活有效市場,發揮有為政府作用,實現科技創新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