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連續兩年實現在天然水域產卵 長江鱘“游”出回家第一步

      四川日報 2024-04-13 09:23:16

      4月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潛水收集長江鱘魚卵。 蔡磊 攝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成棟

      4月7日上午,在宜賓市江安縣長江竹島岸邊,隨著幾顆受精的魚卵被小心翼翼地從水中撈出,岸上響起掌聲和歡呼聲——這些魚卵,是人工飼養的長江鱘在長江水域自然繁殖的。這標志著2024長江鱘野外天然水域產卵場改造與自然繁殖試驗取得成功。

      這是連續兩年長江鱘成功在長江段天然水域產卵。2022年下半年,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省農科院、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單位參與的長江鱘野外繁殖試驗正式啟動;去年3月,在長江竹島周邊水域,長江鱘時隔23年終于又在長江產卵、受精和孵化出苗。

      連續兩年試驗成功,讓外界對長江鱘“回家之旅”的期待不斷提升。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長江鱘當前僅“游”出真正回家的第一步。

      試驗

      ●科研人員調來62尾親魚,通過攔網“圈”出長江竹島周邊2萬平方米水域

      ●通過地形、底質和流速場營造等方式,首次改造長江鱘產卵場

      ●9臺水下攝像機24小時觀察62尾長江鱘,發現長江鱘自然繁殖活動發生

      難題

      ●長江鱘傳統產卵場的水文等條件已出現巨大變化,尋找合適的產卵場很難

      ●長江鱘野外產卵極易受到其他野生魚類侵擾,現有條件下,人工干預也很難排除風險

      ●長江鱘是群居魚類,需加強對長江鱘“家族”規模、棲息地承載力等方面的研究

      1

      打造“婚房”

      在長江“圈”出2萬平方米水域,首次改造長江鱘產卵場

      “試驗目前還未完全結束……”4月10日上午,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周波接受了記者采訪。采訪間隙,他還指揮工人通過水泵等設備調整下游產卵場的水流速度。

      產卵場位于長江竹島周邊水域。這一帶,長江水面被小島一分為二,江水流速相對適中,能夠及時將受精卵沖至合理距離。該水域也屬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魚類食物富集,是長江鱘等珍稀魚類傳統棲息地和產卵場。

      “今年的試驗規模比去年大,需要驗證的東西也更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杜浩介紹,去年的試驗總共只有20尾親魚(發育到性成熟階段、具有繁殖能力的雄魚或雌魚,也被稱為“種魚”)參與,且產卵場合是安置在長江竹島周邊水域中只有45平方米大小的網箱。

      今年,科研人員不僅從宜賓市長寧縣長江上游自然保護區珍稀魚類救護中心調來62尾親魚,還通過攔網“圈”出長江竹島周邊2萬平方米水域。同時,通過地形、底質(江河底部物質)和流速場營造等方式,首次改造了長江鱘產卵場。例如,針對長江鱘喜歡在鵝卵石密布水域“談戀愛”等特點,科研人員特地從其他地方采集鵝卵石鋪下,讓被圈中水域更加貼近長江鱘的理想“婚房”。

      “這樣做的好處是誘導人工繁育的長江鱘自己找到產卵場自由繁殖。”周波介紹,3月22日上午,在檢查完參加試驗的長江鱘親魚各項指標后,科研人員同當地漁政、長江航運公安局等部門一起,將它們放入改造好的天然水域產卵場。

      此后半個多月,科研人員借助9臺水下攝像機24小時觀察這62尾長江鱘的變化。4月7日一早,科研人員通過視頻監控,發現長江鱘在改造的產卵場中有追逐、排卵等繁殖行為,隨后又監測到受精卵出現,標志著長江鱘自然繁殖活動發生。

      2

      積累經驗

      證明長江鱘“回家”可行性,為重建野生種群培育“主力軍”

      “試驗證明,只要水域內有足夠密度的親魚,人工繁育的長江鱘也具備野外繁殖能力。”杜浩認為,試驗實現了長江鱘從人工繁育狀態下室內仿生態繁殖走向野外自發繁殖,填補了長江鱘棲息地修復改造等方面多項空白,積累了長江鱘野外繁殖技術經驗。

      為何業界普遍對本次試驗如此激動?

      2022年7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長江鱘野外滅絕,理由是2000年以來從未發現長江鱘野外種群繁衍。

      “那時,我們確實沒有底氣反駁。”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所長周亮說。作為我國最早的民營長江珍稀特有魚類研究機構,該所自1993年設立以來,已先后實現胭脂魚等珍稀魚類規模化人工飼養,并完成了部分珍稀魚類野外種群復壯。然而,在長江鱘的野化放歸方面,卻始終沒有取得重大突破。

      學術界認為,某一物種野生種群的生存狀況是衡量該物種受威脅程度的核心指標。

      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杜軍舉例,大熊貓受威脅程度之所以由“瀕危”降為“易危”,并非因為其圈養種群數量增加,而是依據其野生種群的恢復情況——根據2015年發布的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報告,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只,10年增長了16.8%,有力證明了野生大熊貓已具備在自然環境下維系、擴大種群規模的能力。

      然而,截至目前,科研人員尚未找到長江鱘野生種群復壯的“密碼”。

      “過去10多年里,我們每年都在長江放歸了不少長江鱘魚苗,但尚未監測到其成功繁育出下一代。”如今已經退休的省水產局原調研員袁野介紹,傳統增殖放流方式沒能讓長江鱘“真正回到長江中”。

      所幸,本年度這場試驗,證明了通過精準調控水流速度、模擬產卵河床環境,就可以引導長江鱘在天然水域自然產卵。而自然環境下孵化的魚苗,對天然水域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將成為長江鱘未來野化放歸和重建野生種群的“主力軍”。

      3

      難題待解

      長江十年禁漁絕佳窗口期 野外長江鱘“家族”正待形成

      試驗成功了,面對贊譽和關注,周亮顯得很冷靜:“下一年度的試驗,從現在就要開始準備。”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飛說,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實施,為長江特有珍稀野生魚類種群數量恢復創造了絕佳窗口期。“當下距離長江十年禁漁結束還有6年,必須加快長江鱘野生種群重建步伐。”

      時間很緊張,任務卻不輕。周亮、周波、杜浩等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兩年的試驗,只是證明長江鱘具備野外產卵的可行性。把理論變成現實,還需要通過更多考驗。

      “不僅要親魚在自然狀態下產生下一代,還要讓‘下一代’在天然水域中生存下去,再繁育更下一代。”周波表示,“過程充滿了不確定。”

      一方面,尋找合適的產卵場是難中之難。周波介紹,受諸多因素影響,長江鱘傳統產卵場的水文等條件已出現巨大變化。例如,長江鱘的產卵場原來多在水流速度相對較快且鵝卵石密布的河段,但如今這些場域的水位大幅上升、水流速度大大降低,這導致原本外觀光潔、可以輕松吸附魚卵的鵝卵石布滿濕滑的青苔等,很難再作為長江鱘的產卵場。

      另一方面,長江鱘野外產卵極易受到其他野生魚類侵擾。科學研究表明,長江鱘的魚卵和幼苗是部分野生魚類的食物,在現有條件下,即便人工干預也很難排除該類風險。“去年在天然水域孵化的長江鱘魚苗還有多少存活,至今未有定論。”周亮等專家坦言。

      此外,回歸野外的長江鱘種群還必須達到一定數量。長江鱘是群居魚類,其日常活動、繁衍等行為均在群體中進行。“只有達到一定數量,才能形成一個‘家族’;有了‘家族’,才會穩定繁衍下去。”袁野介紹,由于過往研究不充分,對長江鱘“家族”規模、棲息地承載力等方面研究尚處起步甚至空白狀態,“只能慢慢摸索。”

      相關試驗還會繼續下去。再加上長江十年禁漁帶來了棲息地環境的持續改善,劉飛等專家表示:“這些都為長江鱘真正‘回家’提供了可能。”

      來源:四川日報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亚洲制服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国产亚洲成人久久|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洲日本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豆国产96在线|亚洲|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