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2 20:43:26
◎針對本次向廣州工控集團定增的進度,孚能科技董秘張峰表示,在合規的前提下,公司會盡快啟動增發,完成交易。
每經記者|于垚峰 每經編輯|陳俊杰
1月11日下午,孚能科技(SH688567,股價15.42元,市值187.9億元)召開了2024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并通過了《關于預計 2024 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額度的議案》。
股東大會結束后,公司董秘張峰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關于公司實控人易主的進程,張峰表示,現在的非公開發行新增了一些監管要求,公司正在全力以赴準備以符合相關的規范要求,滿足相關條件后將盡快啟動增發,并完成交易。
日前,孚能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變更了財務負責人,有著廣州工控背景的段曉軍出任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張峰表示,廣州工控目前是公司的重要股東之一,尚未獲得董事會席位。
孚能科技于2023年11月29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香港孚能、YU WANG、Keith D.Kepler以及贛州孚創已經終止了與廣州工控集團和廣州創興于7月31日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及相關文件。廣州工控集團計劃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尋求成為孚能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不到半年的時間 ,廣州工控集團尋求成為孚能科技實控人的路徑為何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張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個行業過去半年多其實發生了挺大的變化,電池行業從供不應求很快就變成了供大于求,整個行業內卷的趨勢是比較嚴重的。
“另一方面,我們現在看到整個產業的產能過剩,坦率地說其實比較嚴重,我們覺得包括今年開始,未來的兩年就是一個產能出清的階段,那么我們肯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有手里有足夠的錢,才能心里踏實地參與競爭,所以我們改了方案,改成增資。”張峰說。
張峰認為,動力電池行業目前正在經歷激烈的優勝劣汰,新方案讓上市公司獲得更多資金,以面對未來兩年的競爭。現實控人在新方案中并沒有套現,而是把寶貴的資金留給了上市公司。
在聊到本次向廣州工控集團定增的進度時,張峰表示,在合規的前提下,公司會盡快啟動增發,完成交易。
對于未來廣州國資控股孚能科技,能給公司帶來哪些變化?張峰表達了兩個方面的展望。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廣州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且華南地區是鋰電的產業高地,廣州工控入主后會對公司的動力、儲能兩個市場的拓展有顯著幫助。
另一方面成為國有控股企業后,預計孚能科技在銀行端的融資能力會有大幅提升,融資成本也會降低,減輕公司的資金成本。此外,公司在供應鏈端的議價能力也會有大幅提升。
2023年以來,動力電池價格“跌跌不休”,在動力電池企業的財報也有著明顯的體現。龍頭寧德時代,凈利潤增長緩慢,而有的公司更是掙扎在虧損當中。
張峰表示,2023年動力電池價格下跌主要受兩個原因的影響,一個是由于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下跌傳導的,屬于正常情況,另一個是由于產能擴張速度大于需求導致的價格競爭,這點在國內市場非常明顯。“第二點對我們國內業務毛利造成擠壓,而且我們預計今年還會持續這個趨勢,同時這也會倒逼行業進一步降本,加速產能出清。”
在談到當前動力電池行業的現狀時,張峰認為,目前動力電池整體產能過剩是無須諱言的,2023年開始產能利用率出現顯著下降,且預計短期內都不會回到高位。
張峰表示,作為投資人,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生產技術在快速迭代過程中,也就是說2021年投資的產能和2024年投資的產能,從生產效率、品質控制、成本投入都有很大差異,換句話說,2021年以前投資建設的產能,在2024/2025年之后會慢慢喪失競爭力。公司需要靜待老舊產能逐步出清,行業自然就會回到更為合理的供需關系上。
張峰說,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大浪淘沙的現象發生,其實絕大多數新興行業都有這么一個過程,早年的家電、光伏,到后來的化工、平板等等,所以鋰電池也不會例外。
對于2024年的公司訂單情況 ,張峰表示,公司2024年訂單情況良好,國內外客戶需求旺盛,但基于行業現狀,公司排產計劃肯定要更加謹慎,吸取教訓,降低產能閑置和高額庫存的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