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1 13:03:18
對志在躋身數字文創第一梯隊的成都而言,科幻產業從萌芽、到迅速發展、再到最終形成產業集群,直接影響到這座城市文創產業未來所能達到的質感與高度。
每經記者|謝陶 每經編輯|唐元
開欄語: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新年伊始,中國經濟火熱開局。哈爾濱掀起文旅“冰雪熱”;成都于首個工作日在營商環境優化上布局,旨在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于成都文創而言,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文創名城也已經到了關鍵發力節點。
是對未來的觸達,是對發展的愿景,更是對成都文創產業2024年開局的前瞻式觀察。從科幻到游戲,從動漫到文化科技,在新年的第一個開工月,成都文創企業如何布局未來,怎樣邁出關鍵步子,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的“產業之路”,《每日經濟新聞》即日起推出《成都文創:“一”觸即發——2024開年企業訪談錄》,今日聚焦:科幻賽道。
對志在躋身數字文創第一梯隊的成都而言,科幻產業從萌芽、到迅速發展、再到最終形成產業集群,直接影響到這座城市文創產業未來所能達到的質感與高度。
作為中國第一個、亞洲第二個成功申辦世界科幻大會的城市,成都對科幻產業布局較早,在全國乃至全球科幻產業發展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2010年,成都就完成全國首個科幻產業發展研究課題,提出“中國科幻城”建設規劃;2017年發布了《成都科幻宣言》,出臺一系列推動科幻產業發展、建設“科幻之都”的具體政策。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上,成都還首次舉辦產業發展活動,發布了成都科幻產業機會清單,涉及項目40個,釋放出380億產業發展機會。與此同時,《科幻產業成都共識》《2023中國成都科幻產業報告》等重磅的行業“風向標”也同步放出。
如今,在《科幻世界》雜志社、八光分文化等一批本土優質市場主體加速迭代發展的同時,MORE VFX(墨境天合)、可可豆、“賽凡科幻空間”等一批代表性企業深入扎根。“科幻+”新業態持續涌現,科幻正逐步發展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在2024年開年首月,每經記者走進了成都科幻領域的三家代表企業,邀請他們談談新年的“小目標”以及對于“科幻+”產業發展的思考。
在成都土生土長的八光分文化,一直致力于科幻文學的海外傳播,是成都科幻產業發展不可忽視的先行者。以《銀河邊緣》為例,作為八光分在2018年就與美國鳳凰出版社開啟合作的一個項目,每一輯內容中,引進翻譯的科幻小說和中文原創科幻作品各占一半。尤其自2021年起,美版《銀河邊緣》開設“楊楓推薦”欄目,每期推出《銀河邊緣》中文版刊發的原創小說,開啟了中文-外文科幻小說的雙向出版和輸出。
這種新穎的合作模式不僅在國內尚屬首次,國際上也不多見。海漄榮獲2023雨果獎最佳短中篇的《時空畫師》,就是刊登在這個系列的第9輯上。“2024年,我們希望在《銀河邊緣》這個平臺上發掘更多的優秀作者,推出更多的優秀作品。”八光分文化CEO楊楓向記者分享道。
據悉,通過去年世界科幻大會的深度交流,雙方的交換故事計劃將從中短篇作品擴展到長篇。“這有望成為未來國際出版合作一個可行的合作模式,促使更多國際出版機構考慮將中國科幻作為合作的突破口,”楊楓指出。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目前八光分文化面臨的最大的行業痛點在于出版產能不足,每年年初制定的出版計劃和年終的實現落差比較大。
“過去幾年當然跟外部環境有關,而在剛剛告別的2023年,由于世界科幻大會落戶成都,八光分作為本土科幻代表機構,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圖書出版工作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新年伊始,我們整合了公司的優勢力量,把最優秀的同事安置在圖書環節的重要節點上,力爭在2024年,公司的出版產能有明顯的提升。”楊楓表示。
在楊楓看來,經過幾代科幻人的努力,成都已成為國內培育和生產科幻內容的重鎮。
“希望未來成都科幻產業能緊緊依托優質的科幻內容,打通上下游的關系,讓‘科幻+’成為聚合跨界的‘粘合劑’,從而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科幻行業,不斷壯大我們的人才隊伍。”
今年,是墨境天合落地成都的第6個年頭。2018年起,墨境天合成都公司就參與打造了諸多耳熟能詳的硬核科幻大片,包括《流浪地球2》《獨行月球》等,在業界頗有名氣。
在墨境天合(成都)CEO劉穎看來,過去的一年,其實無論是對公司還是整個影視視效行業來說都還蠻艱難的。“因為受此前疫情影響,影視行業籌備拍攝的項目較少,到后期制作端就更少,面臨嚴峻的經營挑戰。”
“當前,面臨最大的挑戰還是缺少大體量項目、項目預算緊張、體量縮減等問題。但制作難度依然不減,觀眾對視效要求在提高,自然利潤空間也被壓縮。希望2024年整個行業都會逐步復蘇起來,”劉穎對記者坦言。
2024年開年的第一個月,劉穎馬不停蹄地在不同的項目間奔忙。他一邊忙于一部根據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的劇集《球狀閃電》的視效工作,同時又在參與可可豆動畫公司作品《哪吒之魔童鬧海》的部分鏡頭制作。
談及新年的“小目標”,劉穎告訴記者,“我今年最大的愿望是可以著手推進和創作屬于公司原創IP的動畫電影項目。”談及接下來成都對于科幻產業的布局,劉穎以剛發布的《關于加快打造科幻產業落地轉化載體平臺 推動科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為例分析道,“就科幻影視來講,我們不缺優秀的可以用來改編的科幻IP,但需要更多的本土投資出品參與、本地攝影棚以及科幻影視拍攝基地建設。”
“目前,提到影視劇拍攝,我們會想到橫店象山;提到以《流浪地球》為代表的視效相關的大片,我們就會想到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成都如果能依靠數字化攝影大棚,形成科幻影視周邊的所有產業鏈,吸引更多電影創作者和一大批科幻電影。而對于科幻影視從業者而言,也增添了不少選擇,”
劉穎向記者分享道,“另外更多的軟件硬件研發,更多的影視人才加入,這些都是目前成都還需要補齊的短板。”不過,對于成都科幻產業的發展,劉穎依舊充滿了信心,“我覺得未來成都一定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幻產業鏈和生態。”
2010年,因為幾本《科幻世界》舊雜志,山東小伙孫悅懷揣對科幻的熱愛選擇來到“科幻之都”成都求學。大學期間,為了連接起全國科幻協會的幻迷,孫悅聯合全國55家高校科幻社團,發起了一個名叫“全國高校幻想類社團聯合征文”的征文比賽。這個從高校圈子發端的比賽便是后來我們所熟知的中國最有名的三大科幻獎之一——“未來科幻大師獎”的前身。
大學畢業后,孫悅又和朋友一起創辦了“賽凡科幻空間”。作為國內首家科幻文化集合店,店內囊括科幻圖書、周邊,并定期舉辦科幻主題活動。2019年,賽凡迎來了創業以來最高光的時刻。那年,隨著電影《流浪地球》大熱,賽凡發起的周邊眾籌項目,迅速突破淘寶行業歷史記錄,吸引近七萬人購買。
去年1月,電影《流浪地球2》熱映,僅在電影上映后一周出頭的時間,由賽凡發起官方授權的模型周邊眾籌項目眾籌金額就突破了1億元,不僅打破了中國文娛類眾籌記錄,也成為淘寶最快破億的IP衍生品。
而去年,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的舉辦對許多像孫悅一樣的創業者來說無疑是激動人心的——不僅可以覓得行業共識,更為重要的是看到了“破圈”合作的可能性。
“大會的舉辦讓成都的科幻發展在世界矚目,我們作為從業者,也希望(成都)借此機會,發布更多有利于科幻產業發展的人才、產業政策,能夠持續性讓成都科幻產業更加繁榮,”孫悅表示。
在不同場合,孫悅都強調過,“希望致力于流行科幻文化的推廣,通過孵化和生產優質流行科幻文化內容,創造和分享優質而獨特的科幻文化產品,讓科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不過,在“讓科幻成為一種生活”的過程中,這家剛走進大眾視線不久的年輕公司依然面臨著產品研發人員不足、持續性IP的發掘等方面的痛點。
談及新一年的目標,孫悅向記者分享道,“2024年,一方面是從我們自己征文賽事未來科幻大師獎入手,希望挖掘到中國本土科幻的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則希望能夠開發更多有趣實用IP周邊衍生產品,更貼近幻迷的日常生活。”
后記:
事實上,精耕于成都科幻賽道的企業遠不止這三家,他們僅僅是眾多企業的一個縮影。于其中,我們得以窺見,讓科幻變得更加“生活化”“IP化”以及“跨界化”成為企業的新年著力點。對于他們而言,在仰望宇宙的同時,更迫切的愿景還在于科幻產業鏈在本地的發展以及整個科幻生態的打造。而成都作為中國第一個、亞洲第二個成功申辦世界科幻大會的城市,也正為他們提供寶貴的“科幻土壤”。正如八光分文化CEO楊楓提到的那樣,“經過幾代科幻人的努力,成都已成為國內培育和生產科幻內容的重鎮。”
回顧過往,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讓更多企業借勢,在這片土壤上如“繁花”般綻放,而今,2024年,一批優秀的科幻企業也將讓成都的科幻產業變得“繁花似錦”。
于成都而言,助推城市文創產業達到更高標準的質感與高度,離不開每一個科幻企業的全力以赴,只待一觸即發。
本文作者系天府文創云記者謝陶,轉載合作相關可搜索“天府文創云”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