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3 23:04:42
適時啟動前期研究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600697452
11月7日,山東省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會在濟南機場召開,要求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為新時代強省建設提供堅強支撐。同日,《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2035年)的通知》(魯政字〔2023〕204號)發布,到2035年山東建成能力充分、覆蓋廣泛、結構合理、便捷順暢、銜接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
此次規劃綱要還提出,打造功能完備的現代化機場群,山東支持濟南機場和青島機場打造國際樞紐機場、煙臺機場打造區域樞紐機場,積極培育臨沂機場打造區域樞紐機場,穩步推進支線機場建設,形成層次清晰、功能完善的“四樞十二支”運輸機場群,覆蓋所有設區市行政中心。適時啟動濟南、青島第二機場前期研究。同時,規劃布局100個以上通用機場。
解讀:放在全國來看,山東的民用運輸機場不在少數——截至2022年,中國民用機場(不含港澳臺)共有254個,山東坐擁10個,數量居全國第七,華東地區首位。而根據山東的規劃,要形成層次清晰、功能完善的“四樞十二支”運輸機場群,覆蓋所有設區市行政中心,也就是“市市通機場”。
所謂“四樞”分別指向濟南、青島、煙臺和臨沂,其中濟南機場和青島機場同時被賦予國際樞紐的定位。早在2021年8月,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轉場運營,流亭國際機場同步關閉。作為山東首座4F級國際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定位為“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東北亞國際樞紐機場,一期工程規劃到2025年,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
眼下,濟南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也正在進行中。就在此次建設推進會前,山東主要領導專門到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航站區施工現場調研。據悉,該工程總投資近700億元,是山東民航史上規模和投入最大的“超級工程”,建成后將成為省內第二座4F級民航機場,設計吞吐量超過青島機場,成為山東最大機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規劃綱要還提出,要適時啟動濟南、青島第二機場前期研究。根據2022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生產統計公報,2022年青島膠東機場旅客吞吐量972萬人次,排名全國第20位,濟南遙墻機場旅客吞吐量824萬人次,排名全國第25位。從客運負荷角度來看,還遠遠未到飽和,但規劃更多是提前為未來做準備。
要知道,機場不僅僅是簡單的交通基礎設施,更是促進當地區域經濟發展或者發揮經濟增長極作用的一個硬性支撐。根據民航業界流傳的“1:8效應”:辦好一個機場,就像開啟一扇大門,隨之而來的人流、資金和信息,將推動地區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機場的投入產出比可以高達1:8。
在濟青之前,南京、西安、杭州、重慶、鄭州也都提出,要積極規劃布局“第二機場”。根據國家“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數量將達到270個以上。機遇之下,新一輪機場爭奪戰打響。
內蒙古將積極申請設立中國(內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
在11月9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內蒙古自治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門戶,內蒙古將多方發力,推動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提質升級。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宏范表示,將積極申請設立中國(內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互市貿易區、綜合保稅區等平臺功能,深化與蒙古國、俄羅斯在農牧業、能源礦產、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等領域合作。
江蘇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導體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
據江蘇省人民政府9日消息,江蘇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設10個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未來技術學院、未來產業科技園等平臺載體,引育50個未來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涌現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技術、應用場景和重點企業,南京、蘇州率先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氫能、新型儲能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謀劃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等一批前沿性未來產業,初步形成“10+X”未來產業體系。
鄭州發文: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
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河南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河南監管局、河南證監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金融資源配置,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金融生態,助力鄭州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其中提到,支持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金融機構聯合設立融資租賃公司,支持整合資產、實施設備更新升級。
廣州擴大制造業企業信貸資金投放規模
11月8日,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廣州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當中提出,擴大制造業企業信貸資金投放規模。加強轄內銀行機構對制造業的金融支持,優化信貸投向和信貸結構,合理配置信貸資源,以滿足制造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力爭實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規模穩步增長。鼓勵銀行機構用好用足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制造業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
今年前十個月,香港收到超18萬份輸入人才計劃申請
11月9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立典禮致辭時透露,香港今年前10個月共收到逾18萬份輸入人才計劃申請,當中逾11萬已獲批,其中高才通計劃收到5.5萬份申請,逾4.3萬宗已獲批。今年以來已有7萬名人才已來港落地,遠超過每年3.5萬人來港的目標。
李家超說,各項吸引人才的計劃反應理想,超出預期,充分反映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有高強的國際吸引力和競爭力。李家超提到,香港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擴大高才通大學名單,并開放越南、尼泊爾及老撾人才;特區政府上月設立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目標是協助海外人才在香港長遠發展,并引入更多有意來港的人才。
《中國商品市場綜合百強》榜單發布 浙江領跑全國
11月8日,第十三屆中國商品市場峰會在浙江義烏召開。會上發布了《中國商品市場綜合百強》榜單,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湖南高橋大市場、河北白溝市場、漢口北國際貿易城分列榜單前五。浙江有33家商品市場入圍,占據榜單三分之一席位,繼續領跑全國。
據介紹,綜合百強榜單是在全國調研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市場硬件基礎設施、軟件規范完善程度、服務意識、能力和水平,依據規模、管理人員、收入和利潤等指標經測算得出,旨在遴選出一批具有“風向標”示范意義的商品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