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應對日本130萬噸核污水排海,國內城市有道“防線”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24 13:28:46

      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楊歡 盧祥勇    

      日本福島核事故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兩次7級核事故之一。雖然遭到多方反對和批評,但就在剛剛,當地時間8月24日下午1點,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正式啟動。

      130多萬噸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將排入大海,預計持續時間長達30年。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連的,全球生態系統也是物質循環的。作為鄰國的我們,能否在國內核環境的安全監測預警方面有所行動?

      CFF20LXzkOxUcaABb5UCOSIKgeTjnWkuwbhhRPNicHdfOiaavRibd1oRwC9Gb3SvJz0DnmqvDQINj0XpCw1tjPftw.jpg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1312256682)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排海不一定是最優解”

      2011年3月11日,一場里氏9.0級的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對日本福島核電站造成毀滅性打擊。事故發生后,核電站積聚了大量核污染水,而且越累越多。

      十年后,東京電力公司說,放核污染水的儲罐已經滿了。2021年4月日本政府首次宣布,將核污染水通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過濾后排入大海,整個排放預計于2041年至2051年福島核電站完成反應堆廢除工作前結束。

      如此大規模、長時間的核污染水排海,前所未有。

      “排海并不一定是處置核污染水的最優選擇,還有其他替代方案需要研究。”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而且根據涉事的東電之前的表現,其處理核污染水的公信力、可信度也令人質疑。”

      日本雖然把核污染水排入自家門口的海洋里,降低了對自身陸地的影響,但在強大季風、洋流等因素的“助力”下,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會隨之擴散。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后美國和加拿大將遭到核污染影響,10年后污染蔓延全球海域。

      CFF20LXzkOxUcaABb5UCOSIKgeTjnWkuBb7GzribLtAISVKuQjCAuJmKmDFPR4OggogAtKSkbpibXXpgQTueBMcw.jpg

      8月22日,日本民眾在東京首相官邸前緊急集會,抗議政府無視民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新華社記者 馮武勇 攝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核心問題是濃度”

      若日本執意排放,身為鄰國,核污染水多久會影響我國近海、沿海?

      根據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張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團隊的模擬結果,核污染水在排放后240天,放射性物質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并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另外幾位核領域學者則提到,“根據洋流的方向,濃度更高的部分會先抵達北美西海岸,再順著阿拉斯加暖流和加利福尼亞暖流來到赤道附近,經過稀釋后流向我國沿海方向?!?/span>

      在馬軍看來,影響我國的早與晚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觀察,而討論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放射物質的濃度。

      一位從事核動力研究的人士也提到,若嚴格按照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測分析報告,原則上來講排放的核污染水會去除一些超重原子半衰期長的放射性物質,再行排放,留下來以氚為主的放射性物質。按照日本方面上報的劑量,“經過太平洋的稀釋,原則上短期不會造成一個輻射劑量的大幅上升和超過上限的問題”。

      CFF20LXzkOxUcaABb5UCOSIKgeTjnWku5hktn8KnUicFvkIOAFHnXLibyIvichLgoaKuGE53v4TEh58LR5aorSzrQ.jpg8月22日在日本福島縣相馬郡新地町釣師浜海水浴場拍攝的“禁止游泳”的告示牌。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扎牢自己的‘籬笆’”

      洋流方向與排放濃度,左右著“核污染水排放對我國形成多大影響”的結論。馬軍認為,當日本執意排放后,我國還得“扎牢自己的‘籬笆’”。所謂“籬笆”,就是我國布局在多個城市的核輻射預警監測網絡。

      記者查詢到,2007年出臺的《全國輻射環境監測與監察機構建設標準》里,將全國輻射環境監測與監察機構分為了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縣級四個級別。而且,無論省內有核設施還是無核設施,都有輻射環境監測與監察機構。

      有媒體報道,到2011年福島核泄露事故發生時,這張安全網已經“織就了近30年”。彼時,“全國36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328個陸地輻射監測點,涵蓋了除河南外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會城市和青島、大連、丹東、威海等重點城市,此外,在核電站和各類核反應堆周圍還設置了28個國家重點監管的核環境安全預警站點……構成了中國核輻射預警網絡的雛形”。

      目前,我國民眾可以實時查到這些站點的環境輻射數值。馬軍給記者發來一張“蔚藍地圖”(點擊查看)中的輻射監測地圖。“地圖上呈現的是部分國內監測站點的數據,源自生態環境部布設監測站點所公開的連續監測數據;國際數據則來自國際方面的發布。”馬軍介紹稱,我國的輻射監測對象包括環境γ輻射劑量率、空氣、水體、土壤、環境電磁輻射等等,這些數據除了進行地圖式的實時呈現,還會出具成年度報告等。

      從上述輻射監測地圖中可以看到,全球目前有兩處“烏紅點”(>3000nGy/h、nSv/h),一個在切爾諾貝利,另一個就在福島。

      記者還注意到,城市也在逐漸補齊應對核輻射的體系。今年2月,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印發了《上海市處置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將上海市處置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等級分為四級: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分別對應特大、重大、較大和一般核與輻射事故。其中提到“當周邊國家的核設施發生事故時,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應急監測,重點是大氣放射性、水體放射性和環境輻射水平”。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加大信息公開力度”

      當然,隨著日本核污染水的排放,這道“籬笆”也需要不斷加固。

      前述從事核動力研究的人士的建議是,“監測輻射值是比較成熟的技術。但個人認為,可以增加遠洋監測站點,并與近海、沿海監測結果結合分析,這樣能更加從容的應對。”

      馬軍則給出了“加大信息公開、透明的力度”和“加強監測”方面的建議。

      首先,要嚴正呼吁排放后續信息的公開、透明力度,包括日本方面處理裝置運行情況、監測情況、排放情況等等。

      同時,我國要加強監測,及時識別風險,做好風險管控。比如可以根據事態變化,加強對海水、海洋生物、海產品等領域的監測力度,以及加大常規監測的頻次,“避免對民眾帶來危害,這是我們要去強化的工作”。

      “嚴正提出我們的要求,但同時避免陷入恐慌。”這是多位核領域學者的共同看法。

      記者注意到,為了確保消費者安全,中國海關已經在上個月宣布禁止包括福島在內的日本10個都縣相關食品的進口,同時100%嚴查來自日本的水產品等食品進口。最新,香港澳門地區也宣布了類似舉措,并從24日開始施行。

      記者|吳林靜?編輯|楊歡 盧祥勇 杜恒峰

      校對|王月龍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日本福島核事故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兩次7級核事故之一。雖然遭到多方反對和批評,但就在剛剛,當地時間8月24日下午1點,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正式啟動。 130多萬噸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將排入大海,預計持續時間長達30年。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連的,全球生態系統也是物質循環的。作為鄰國的我們,能否在國內核環境的安全監測預警方面有所行動?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1312256682) “排海不一定是最優解” 2011年3月11日,一場里氏9.0級的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對日本福島核電站造成毀滅性打擊。事故發生后,核電站積聚了大量核污染水,而且越累越多。 十年后,東京電力公司說,放核污染水的儲罐已經滿了。2021年4月日本政府首次宣布,將核污染水通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過濾后排入大海,整個排放預計于2041年至2051年福島核電站完成反應堆廢除工作前結束。 如此大規模、長時間的核污染水排海,前所未有。 “排海并不一定是處置核污染水的最優選擇,還有其他替代方案需要研究。”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而且根據涉事的東電之前的表現,其處理核污染水的公信力、可信度也令人質疑?!? 日本雖然把核污染水排入自家門口的海洋里,降低了對自身陸地的影響,但在強大季風、洋流等因素的“助力”下,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會隨之擴散。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后美國和加拿大將遭到核污染影響,10年后污染蔓延全球海域。 8月22日,日本民眾在東京首相官邸前緊急集會,抗議政府無視民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新華社記者馮武勇攝 “核心問題是濃度” 若日本執意排放,身為鄰國,核污染水多久會影響我國近海、沿海? 根據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張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團隊的模擬結果,核污染水在排放后240天,放射性物質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并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另外幾位核領域學者則提到,“根據洋流的方向,濃度更高的部分會先抵達北美西海岸,再順著阿拉斯加暖流和加利福尼亞暖流來到赤道附近,經過稀釋后流向我國沿海方向?!? 在馬軍看來,影響我國的早與晚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觀察,而討論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放射物質的濃度。 一位從事核動力研究的人士也提到,若嚴格按照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測分析報告,原則上來講排放的核污染水會去除一些超重原子半衰期長的放射性物質,再行排放,留下來以氚為主的放射性物質。按照日本方面上報的劑量,“經過太平洋的稀釋,原則上短期不會造成一個輻射劑量的大幅上升和超過上限的問題”。 8月22日在日本福島縣相馬郡新地町釣師浜海水浴場拍攝的“禁止游泳”的告示牌。新華社記者張笑宇攝 “扎牢自己的‘籬笆’” 洋流方向與排放濃度,左右著“核污染水排放對我國形成多大影響”的結論。馬軍認為,當日本執意排放后,我國還得“扎牢自己的‘籬笆’”。所謂“籬笆”,就是我國布局在多個城市的核輻射預警監測網絡。 記者查詢到,2007年出臺的《全國輻射環境監測與監察機構建設標準》里,將全國輻射環境監測與監察機構分為了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縣級四個級別。而且,無論省內有核設施還是無核設施,都有輻射環境監測與監察機構。 有媒體報道,到2011年福島核泄露事故發生時,這張安全網已經“織就了近30年”。彼時,“全國36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328個陸地輻射監測點,涵蓋了除河南外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會城市和青島、大連、丹東、威海等重點城市,此外,在核電站和各類核反應堆周圍還設置了28個國家重點監管的核環境安全預警站點……構成了中國核輻射預警網絡的雛形”。 目前,我國民眾可以實時查到這些站點的環境輻射數值。馬軍給記者發來一張“蔚藍地圖”(點擊查看)中的輻射監測地圖。“地圖上呈現的是部分國內監測站點的數據,源自生態環境部布設監測站點所公開的連續監測數據;國際數據則來自國際方面的發布。”馬軍介紹稱,我國的輻射監測對象包括環境γ輻射劑量率、空氣、水體、土壤、環境電磁輻射等等,這些數據除了進行地圖式的實時呈現,還會出具成年度報告等。 從上述輻射監測地圖中可以看到,全球目前有兩處“烏紅點”(>3000nGy/h、nSv/h),一個在切爾諾貝利,另一個就在福島。 記者還注意到,城市也在逐漸補齊應對核輻射的體系。今年2月,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印發了《上海市處置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將上海市處置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等級分為四級: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分別對應特大、重大、較大和一般核與輻射事故。其中提到“當周邊國家的核設施發生事故時,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應急監測,重點是大氣放射性、水體放射性和環境輻射水平”。 “加大信息公開力度” 當然,隨著日本核污染水的排放,這道“籬笆”也需要不斷加固。 前述從事核動力研究的人士的建議是,“監測輻射值是比較成熟的技術。但個人認為,可以增加遠洋監測站點,并與近海、沿海監測結果結合分析,這樣能更加從容的應對?!? 馬軍則給出了“加大信息公開、透明的力度”和“加強監測”方面的建議。 首先,要嚴正呼吁排放后續信息的公開、透明力度,包括日本方面處理裝置運行情況、監測情況、排放情況等等。 同時,我國要加強監測,及時識別風險,做好風險管控。比如可以根據事態變化,加強對海水、海洋生物、海產品等領域的監測力度,以及加大常規監測的頻次,“避免對民眾帶來危害,這是我們要去強化的工作”。 “嚴正提出我們的要求,但同時避免陷入恐慌?!边@是多位核領域學者的共同看法。 記者注意到,為了確保消費者安全,中國海關已經在上個月宣布禁止包括福島在內的日本10個都縣相關食品的進口,同時100%嚴查來自日本的水產品等食品進口。最新,香港澳門地區也宣布了類似舉措,并從24日開始施行。 記者|吳林靜編輯|楊歡盧祥勇杜恒峰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人成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明星合成图综合区在线| 亚洲美女人黄网成人女|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77777亚洲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亚洲一区精彩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v高清理论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亚洲高清视频一视频二视频三|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