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0 00:16:28
每經編輯|段煉 蓋源源
當網紅、做直播,正成為不少年輕人期待的工作。
微博近日發布一項“當代年輕人就業在關注什么”問卷數據:近萬名受訪應屆畢業生中,61.6%的人就業時會考慮網紅直播等新興職業,只有38.4%選擇完全不考慮。
另有數據顯示,2022年,直播、短視頻行業直接或間接帶動的就業機會超1億個。越來越多年輕人“打開思路”,試圖加入直播等新興行業。但這行真的那么“好賺”嗎?“網紅”是不是個有前途的職業選擇?
大量應屆畢業生加入直播行業
據國是直通車,對于上述微博問卷數據,有12年就業輔導經驗的職業發展經紀人佟志剛表示,該數據相對真實地反映了當前畢業生的求職預期變化。從他接觸的求職者來看,2022年開始,越來越多應屆畢業生希望能兼職做主播。
《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3)》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市場規模達1992.34億元。
在市場主體方面,截至2022年末,具有網絡表演(直播)經營資質的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有6263家。截至2022年6月,MCN機構數量(以企業營業執照數量計算)與2021年基本持平,超24000家。
主播和用戶方面,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主播賬號累計開通超1.5億個;內容創作者賬號(指賬號曾有過短視頻內容創作發布行為)累計超10億個。
報告指出,新階段下,直播、短視頻平臺逐步向互聯網基礎應用過渡,通過深度賦能數實融合、就業創業、文旅推廣、助農普惠等,服務于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可預見的未來,直播、短視頻行業將進一步在平臺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平臺發展所帶來的數字紅利將繼續向地理偏遠、經濟落后的地區和人群拓展,多方參與、鼓勵創新的共識不斷形成。
對于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加入直播行業,佟志剛表示,這反映出當前年輕人的就業認知正在多樣化,“職業本來就應該是多樣化的”。在他看來,大學所學專業知識提供了一技之長,但求職、就業不應該被專業束縛。
曾在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任教的人才發展資深顧問陳曉霞同樣表示,年輕人選擇直播等新興行業是一個很積極的信號,說明傳統的階層概念正在被打破。
“高校畢業生加入直播行業后,直播行業的整體質量可能也會更高一些,讓整個直播營商環境朝著良性方向發展。”陳曉霞表示,董宇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薪資大幅下降,“二八定律”明顯
據央視財經報道,23歲的周妍去年底從湖南老家來到杭州,進入主播行業剛剛三個月。周妍和朋友告訴記者,她們在求職過程中感覺到,實際薪資比之前聽說的要低一些。
杭州九堡地區聚集著不少直播基地,夜晚是電商直播最火熱的時間段,記者來到這里發現每棟大樓里都有幾十、上百個直播間,往往一直播到晚上12點才結束。
一些從業者表示,有能力的主播薪資相對穩定,但對多數人來說,今年更難做了。有行業人士表示,不僅是新人主播,今年頭部主播收入也出現明顯下降。
浙江杭州某直播供應鏈企業負責人:以前,很多主播一年賺一兩千萬元正常,現在一年能夠賺一兩百萬元,也是很正常的。以前像明星出場一樣,帶貨都要收一些坑位費,但現在很多主播都基本上不收錢了,用純傭金合作?,F在這個狀態其實是比較合理的。
據財經網,臻火文化傳媒負責人申國瑩一直在保定市從事直播電商行業,直播電商最熱的時候,他見證了主播薪資最高的時候。“去年主播的薪資是最高的,我們保定在全國來說薪資算低的,那會的招聘一個兩年工作經歷的主播底薪在8000元—9000元,再加上提成,主播一個月能夠拿到15000元左右。”
如果是在杭州、廣州這種直播電商氛圍濃厚的城市,薪資還會更高。“在杭州和廣州主播的底薪最起碼10000元起步,加上提成,主播一個月收入20000元—30000元不成問題。”他說。
而如今,已經沒有那么高的薪資了。
現在申國瑩在招聘主播的時候,哪怕是小白主播,他也愿意招進來。在他看來,今年對于主播的要求放寬了,在去年的時候他們還只招有兩年以上經驗的主播,而今年,對于他們公司對來說,只要主播熟悉產品參數,講解流暢就行。一個主播只需要熟悉產品話術,然后進行磨合,整個周期主需要3—10天就可以正式上播。
“以前直播電商講的是人貨場,現在這個順序該換一換了。”申國瑩說到。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指出,從過去這幾年的監測數據來看,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主播的薪資總體來說呈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下滑幅度在30%左右。
統計數字顯示,“頭部”與“尾部”主播的收入可以說天差地別。根據《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3)》,以直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主播中,95.2%月收入為5000元以下,僅0.4%主播月收入10萬元以上。
據國是直通車,陳曉霞指出,直播行業“二八定律”明顯,20%的人賺走了80%的利潤。我們看到的只是20%取得成功被仰望的人,其實更多人是仰望者。
隨著大量年輕人涌入,直播行業“青春飯”的屬性也愈加凸顯。前述中演協報告顯示,2022年的直播從業者中,18-29歲年齡段主播最多,占全部主播的64.2%;30-39歲的占比為20.9%。據業內人士介紹,他所在直播帶貨公司主播年齡上限是30歲。
激烈的競爭和嚴格的年齡限制下,表面光鮮的直播等新興行業難言穩定。專家提醒,在入職直播等新行業前后要有理性判斷和長遠規劃。
陳曉霞認為,畢業生求職時還是要多嘗試、多積累經驗,從事直播工作可以不斷積淀諸如市場研究能力、行業洞察力與敏銳度、人際關系管理能力與情緒穩定性等“可遷移的自身能力”,以后也可以在其他賽道中發展和運用。
直播帶貨行業的紅利期已經逐漸消退
行業爆發式增長,大量人員涌入其中。除此以外,平臺引流方式的改變、市場對主播要求的提升等多重因素,都導致了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
張新華是浙江海寧一家箱包企業負責人,公司在上海辦公室設有一個專門的直播部門。張新華告訴記者,目前一百多人的直播團隊全都是自己公司各部門的員工,一是出于成本考慮,二是現在企業對主播要求更高了。
浙江海寧某箱包企業負責人 張新華:我們的產品功能性比較強,外部的TP公司(代運營機構)講不清楚。我們自己培養一個主播,沒有三個月都很難,很多同事都是從專業的角度成了主播。
不僅是減少外部主播的招聘,張新華說,現在很多企業都在縮減直播業務,自己做直播也主要看重品牌宣傳的功能,銷售轉化上其實很難盈利。相比兩年前一窩蜂做直播,現在企業對于直播的投入產出比更加理性。
業內人士表示,直播帶貨行業的紅利期已經逐漸消退,網紅達人直播的話語權近年來在不斷弱化,主播連同MCN機構,也就是各類主播經紀及運營公司都面臨著行業洗牌。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主播降薪的背后,是整個行業在逐漸走向成熟。去年6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游部聯合發布了《網絡主播行為規范》,直播行業迎來了系統性、全方位的嚴格監管。隨著未來直播電商行業越來越規范,一大批不能適應新形勢的主播,勢必遭遇降薪和離場,這也是行業由亂到治的一種必然趨勢。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片: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國是直通車、央視財經、財經網、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