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3 14:51:00
每經記者|曾子建 每經編輯|肖芮冬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誰是今年“最激進”的基金經理?可能非海富通的呂越超莫屬。去年底,呂越超管理的4只產品,還清一色地布局新能源賽道。但剛剛公布的一季報顯示,呂越超已經全面擁抱AI板塊,并且幾乎清倉了新能源板塊的持倉。
截至一季度末,呂越超管理的產品總規模達56億,所有產品全部盈利。
前不久,今年大牛股之一的萬興科技(年內漲幅291%)公布一季報,呂越超管理的海富通股票混合現身前十大股東。當時Z哥判斷,呂越超很可能已經從新能源賽道撤離,轉投了AI板塊,但彼時基金一季報尚未公布,所以也還沒有完全實錘。
而本周末,隨著基金一季報公布完畢,Z哥之前的判斷得到了驗證。更為夸張的是,呂越超幾乎重倉了今年AI板塊涌現出來的所有牛股,比如昆侖萬維、三六零、藍色光標、寒武紀、科大訊飛、金山辦公、萬興科技、湯姆貓等。
先看25億規模的海富通股票混合,上面提及的牛股該基金都配置了。
其中,昆侖萬維今年漲幅239%,三六零漲幅144%,藍色光標102%,寒武紀354%,科大訊飛76%,深桑達A77%,金山辦公70%,湯姆貓148%,萬興科技291%,潤澤科技68%。
除了海富通股票混合外,其他幾個產品也各有亮點。
比如海富通先進制造,買了拓爾思;海富通科技創新混合,買了三人行以及今年強勢轉牛、股價也翻番了的大華股份。
從公布的持倉不難看出,今年一季度,呂越超已經“All in”了AI板塊,但在一季報中,呂越超對此描述并不太多。
呂越超表示,在一季度的操作中,該基金總體把握住了市場的節奏變化和結構轉換,降低了新能源板塊的配置權重,較好地把握了TMT板塊的投資機會,組合調整取得了明顯的超額收益。
而對于AI板塊的思考,呂越超用一句話來表述:“ChatGPT發布刺激全球ICT大廠競相發布自家的open AI產品或計劃,全球投資者對于人工智能帶來的人類社會深刻變革的無限憧憬被顯著激發出來。”
Z哥注意到,在今年3月底,呂越超也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發表過他的觀點:“一場政策和創新雙擎驅動的科技浪潮或許正在開啟。”他認為,科技產業的發展規律就是供給創造需求,創新引領供給。每一次人機交互方式變革都會帶動一輪科技產業的繁榮。而從A股的歷史來看,政策和創新的共振往往會帶動科技板塊的大行情。
除了AI板塊外,呂越超管理的海富通先進制造還重倉了兩只中字頭個股,一個是中國電信,一個是中國聯通,都是典型的“中特估”龍頭。
對此,呂越超在季報中稱,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所代表的傳統實體行業正在被市場一部分“聰明錢”定價,后續可能成為市場最有持續性的一條結構主線。
近期,Z哥看了大量基金一季報,呂越超無疑是在調倉上最為積極主動的一位。總結了一下,但凡是敢于主動調倉的基金經理,今年以來的業績都會不錯。
接下來,還有富國基金的孫權,今年收益超過20%,也是重倉AI了。剛剛公布的一季報顯示,他管理的富國新興產業重倉金山辦公、同花順、大華股份、萬興科技、三七互娛、科大訊飛等。
孫權表示,目前主要專注于科技創新,以計算機、電子、傳媒、通信等行業為主,圍繞人工智能、數據要素、半導體等產業方向。孫權認為,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創新,市場空間巨大,產業已經開始逐步落地,預期會孕育一批優秀的科技公司,帶來較多投資機會。此外,數據要素在國內的支持力度較大,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發展潛力大,隨著產業逐步落地,預期有較多投資機會。另外,半導體是國內科技的底座,自主可控是發展科技的前提,在海外科技制裁的風險下國內半導體產業有望加快發展。
除了呂越超和孫權外,一些曾經的頂流基金經理,今年一季度也開始有動作了。
比如興全基金的700億基金經理謝治宇,他管理的產品雖然總體變化不大,但重倉股中買入了中際旭創,這算是一個不小的亮點。
另外,中歐基金800億規模基金經理葛蘭,她管理的中歐明睿新起點買了芯片股北方華創、中芯國際,還有軟件股金山辦公、同花順。而此前有消息稱葛蘭買入寒武紀,也在一季報中被證實。
葛蘭在一季報中表示,展望未來,依然中長線看好本輪科技創新周期,各個相關產業正在以及即將發生深刻的變化。疫情后,很多產業都迎來難得的新發展機會,在企業家精神的帶動下,技術創新有望再度取得突破,助推產業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并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份額擴張,演繹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擴張之路。除前期重點關注的硬件創新之外,近期海內外在通用人工智能上的重大突破預示著一輪新的科技浪潮正在到來,會加大對相關產業的研究跟蹤。除科技創新之外,消費等領域也迎來復蘇契機,供給創新、消費升級、渠道下沉等都有望誕生高成長性的企業。
最后,Z哥想說的是,不論是曾經的頂流,還是當下的基金中生代基金經理,當新的形勢來臨時,只要能夠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勇于直面新的挑戰,那么都是值得我們欣賞和學習的。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9187180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