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7 19:09:07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彭水萍
生物谷2.77億元資金被金沙江投資違規占用,11月7日,云南證監局正式對該案審查結果進行公示,最終將涉事的林艷和處以500萬罰款、賀元處以200萬罰款、金沙江投資處以200萬罰款。
生物谷相關人士表示,這些資金“本來是委托理財”。而經云南證監局查實,這些“理財資金”最終卻成了大股東金沙江投資維系自身運營和投資的資本,本是關聯交易的一幕,卻最終隱瞞造成上市公司信披違規。基于此,雖然涉事的生物谷時任董事長林艷和針對處罰決定申訴其存在“被誆騙”,云南證監局最終沒有對申訴方予以支持。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69551
“我們連占用資金這個事情都不清楚,因為他們是通過的其他中介,我們本來是委托理財。”11月7日,針對公司大股東被云南證監局處罰之事,生物谷相關人士在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交流時表示,他們也是受害方。
11月7日,云南證監局通報了一起違規行為,涉及轄內上市公司生物谷以及公司第一大股東——深圳市金沙江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沙江投資)。該局經過調查發現,在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期間,時任生物谷董事長兼總經理林艷和安排時任生物谷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賀元以實施委托理財名義,通過銀豐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金沙江投資控制的深圳市本道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累計向金沙江投資提供非經營性資金2.77億元。
據查證,其中2021年度占用資金1.22億元,2022年1月至3月占用資金1.55億元,截至2022年7月19日審理日已歸還占用資金0.2億元,未歸還占用資金2.57億元。記者從生物谷相關人士處獲悉,相關資產的追繳仍在進行當中,并已經對其進行了起訴。
但據該人士表示,當前追繳的難度是存在的,時間表尚不確定。“但我們(生物谷)跟他們(金沙江投資)有過一個方案,因為他們還有一些其他的資產,我們在想辦法通過一些方式,把那些資產處置后用來還我們的錢。”
根據該人士的介紹,相關資產涉及金沙江投資的一些股權和產權,包括在稻城亞丁的一些資產等,以及其他一些文旅項目資產等,“包括有一些注冊幾個億的地產項目等,也在計劃當中”。
盡管從相關人士表述中不難看出,上市公司方面有不知情的因素在內,涉事林艷和也針對處罰決定申訴其存在“被誆騙”,但最終云南證監局沒有采納。
系因涉事相關方的關系關聯緊密,林艷和、賀元也沒有就關聯交易書面告知上市公司方面,因此,云南證監局方面認定,相關訴求缺乏證據。
經云南證監局復核,林艷和相關資金占用并關聯交易行為未在第一時間告知生物谷并進行披露,未還款金額巨大;本次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事項發生系林艷和、賀元故意隱瞞關聯交易未書面告知生物谷所致,未發現生物谷在公司層面決策組織資金占用事項的證據,相關議案系林艷和、賀元以委托理財名義提交生物谷審議,資金的劃出繞過了生物谷正常的資金審批流程,林艷和所稱議案經過審議不存在惡意違規情況的說法與證據不符。
此外,當事人作為生物谷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利用職務之便通過關聯交易占用生物谷資金,違背對生物谷的忠實義務,嚴重侵害生物谷及其余股東的合法權益,未還款金額巨大,以“被誆騙”為由稱自己主觀惡意較小缺乏證據支持,云南證監局在量罰時已充分考慮了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量罰適當。
最終,云南證監局依法對林艷和處以五百萬元罰款;對賀元處以二百萬元罰款;對金沙江投資處以二百萬元罰款。
從涉事各方的關系來看,林艷和不僅是金沙江投資的法人,且擔任過生物谷董事長,有關金沙江投資占用資金一事,云南證監局已認定其存在關聯交易,而隨著相關事態的發展,林艷和也在今年10月27日提交辭職報告,并于當日生效。
但就目前的股權結構看來,林艷和仍是生物谷的實際控制人,持有公司股份2155萬股,占公司股本的16.84%,同時,他還擔任金沙江投資法人。據悉,這是一家從事投資管理、證券資產管理的機構,對外投資十余起,項目涉及水電、文旅、商品貿易、生物醫藥等行業。
不過,從其過往涉案情況來看,近年來屢現借貸糾紛或被投企業被強制清算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占用生物谷資金的用途方面,云南證監局查證后認為,主要用于金沙江投資日常營運、為金沙江投資控制的旅游項目提供資金等用途。
對于云南證監局的查證信息,前述生物谷相關人士表示,相關情況他們還不甚了解,但有關其表述的金沙江投資通過其他中介占用相關資金的情況,云南證監局給出了具體的案例詳情。
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林艷和安排賀元以開展票據貼現業務名義,先后將生物谷銀行承兌匯票7876.44萬元背書給北京偉鴻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機構,但3家機構并未將貼現資金轉給生物谷,而是轉給了金沙江投資,形成資金占用。
金沙江投資以占用貼現資金的方式實際占用了生物谷的銀行承兌匯票,其中2021年度占用6711.52萬元,歸還3906.13萬元,2022年1月份占用1164.91萬元,歸還3970.31萬元。截至2022年7月19日審理日,上述被占用票據已全部歸還。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6955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