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13 11:46:31
◎“每經未來商業智庫”每周定期分享《一周未來商業》,圍繞電商/新消費、物流/供應鏈、生活服務、以及未來商業創新創投領域,以“事件+短評”的形式,洞見未來商業發展趨勢。
每經記者|王郁彪 趙雯琪 陳婷 王紫薇 每經實習記者|楊昕怡 每經編輯|劉雪梅
“每經未來商業智庫”每周定期分享《一周未來商業》,圍繞電商/新消費、物流/供應鏈、生活服務、以及未來商業創新創投領域,以“事件+短評”的形式,洞見未來商業發展趨勢。
上周(6.6~6.12),我們為您共盤點了10件熱點新聞事件。
1、【羅永浩正式退出“交個朋友”管理層】
據澎湃新聞報道,6月7日,羅永浩在一場內部講話中宣布正式退出“交個朋友”管理層。羅永浩稱,他將從交個朋友的“首席好物推薦官”變為“首席品牌監督官”,將持續關注選品質量和消費者反饋。羅永浩同時還表示,將更多投入精力在AR領域創業。知情人士透露,羅永浩不會完全離開“交個朋友”,每個月都會來參與2~3場直播。
未來商業短評:2020年4月1日,羅永浩首次帶貨直播,在那3小時里,4800萬人涌入直播間,支付交易總額達1.1億,刷新了抖音的直播帶貨記錄,“交個朋友”也從此走進大眾視野。隨著羅永浩債務償還的推進,他逐漸把精力轉移出了“交個朋友”,據“交個朋友”統計數據,2021年全年羅永浩直播時長占比在3%左右,收入占比則是5%。值得關注的是,與此同時,“交個朋友”也在積極孵化多個垂類直播賬號。結合薇婭的稅務風波后,直播電商行業已然變局,頭部主播消失后,越來越多團隊化、矩陣化的直播間正在出現。
2、【亞馬遜2021年處理超300萬件假貨】
6月8日,亞馬遜發布2021品牌保護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亞馬遜品牌注冊已擁有超過70萬個活躍品牌,較上一年增長了40%,品牌通過亞馬遜品牌注冊提交的有效侵權問題的平均數量較上一年減少了25%。2021全年,亞馬遜阻止逾250萬次異常的賣家賬戶注冊,亞馬遜識別、“捕獲”并妥善處理了超過300萬件假貨。
未來商業短評:亞馬遜全球開店業務讓中國不少中小賣家開始走向全球開店的版圖之中。隨著中國出口跨境電商進入“品牌出海”的新階段,跨境品牌保護日益成為中國品牌出海面臨的重要課題。跨境電商的發展不僅僅需要依靠商家自身力量,還需要平臺積極參與,攜手共治。假貨傷害的不僅僅是生意,還有商譽。中國出口跨境電商行業的合規、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亦需要對假貨重拳出擊。
3、【新東方旗下“東方甄選”登上抖音熱點榜榜首】
近日,新東方旗下的“東方甄選”直播間憑借雙語直播帶貨的特色迅速出圈,一度登上了抖音熱點榜榜首。東方甄選是新東方為了轉型自救,于2021年12月28日首次直播。據第三方直播數據統計平臺灰豚數據顯示,東方甄選直播間6月10日晚間直播,峰值人數達到10.8萬,直播商品數共125件,直播銷量19.8萬件,直播銷售總額達到1534.3萬元,相較首播成績翻了近三倍。二級市場上,6月10日當日,港股新東方在線股價拉漲,盤中一度漲近45%,截至收盤,漲39.37%。
未來商業短評:自去年年底入局直播電商賽道以來,新東方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特色的轉型道路。隨著以“松散學習+趣味購物”為特點的雙語直播火爆出圈,東方甄選直播間無論是在觀看人數上還是帶貨GMV上都收獲了高數據,在6月的直播中,東方甄選的在線人數一度超越了交個朋友直播間數據。但直播電商這一轉型出路是否能讓新東方徹底恢復元氣,還有待觀察。
1、【京東超市押注預制菜:未來三年扶持20個銷售過億元品牌】
6月6日,京東超市在預制菜食品戰略發布會上宣布,將預制菜納入戰略扶持品類,在銷售數據、流量、活動IP、全渠道、市場投入、冷鏈物流等6個方面實施一攬子扶持舉措,從而在未來三年扶持20個銷售過億元的預制菜品牌,5個銷售過五億元的預制菜品牌。此外,京東超市還發布了電商渠道首個“佛跳墻預制菜標準”,該標準對食品添加劑、重金屬、衛生、理化、微生物等涉及健康、安全的5大類指標做出了嚴格規范。
未來商業短評:明確品牌扶持目標,加碼預制菜業務,京東超市在新品類上不斷拓維。受疫情因素影響,預制菜成為時下最為火熱的方便食品之一,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但與行業火爆的現狀相伴隨,預制菜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缺乏,商品良莠不齊。電商渠道預制菜標準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食品安全等,嚴格鑒別虛假宣傳產品,也可以起到維護市場良性競爭秩序的作用。
2、【喜茶發布新茶飲行業品質真奶標準】
6月9日,喜茶發布《喜茶品質真奶標準》,該標準涵蓋真奶原料從奶源地牧場到門店使用的各個重要節點,包括真奶奶源地、真奶加工、真奶倉儲運輸、真奶門店使用四個環節。喜茶同時呼吁行業全面升級用奶原料品質,普及真奶應用、拒絕使用奶精,以持續加強產品品質。
未來商業短評:升級為真奶,不僅是消費者品質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的需求,也是行業升級的必經之路。
1、【集齊普洛斯、騰訊和菜鳥G7 物聯與易流科技完成合并】
6月7日,G7物聯與易流科技(E6)宣布已于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合并,并已完成首階段業務整合。合并后,G7創始人兼CEO翟學魂擔任公司董事長兼CEO,E6創始人兼CEO張景濤擔任副董事長。據透露,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并將長期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運營。E6曾在2016年登陸新三板,成為中國公路運輸產業鏈互聯網平臺第一股。2018年新三板摘牌后,接受阿里巴巴旗下菜鳥物流戰略投資。合并后,新公司股東集齊普洛斯、騰訊和菜鳥等,并將是中國公路貨運行業營收規模最大的軟件服務提供商。
未來商業短評:叱咤多年的“北G7、南E6”,終于合二為一。不同于過往滴滴、快的,以及貨車幫和運滿滿充滿打斗、激烈的同質化合并,G7和E6雖然起點都是IoT(物聯網),但在客群和細分市場上都有著明顯差異。這起合并也被解讀為G7謀劃上市的關鍵事件之一,未來兩家公司的戰略融合進程、以及資本動態也是業內關注的重點。
2、【滿幫一季度營收13.3億元 同比增53.7% 平均貨主月活142萬】
6月8日,滿幫集團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在物流行業的傳統淡季和疫情影響下,公司一季度營收13.3億元,仍同比增長53.7%;凈虧損1.92億元同比收窄,非美國會計準則下滿幫實現凈利潤1.897億元,同比增長68%。運營方面,滿幫一季度成交GTV達536億元,同比增長4.2%,履約訂單數2520萬,同比增長13.6%,平臺發貨貨主月活142萬,同比增長16.0%。此外,滿幫一季度研發費用提高至2.21億元,去年同期為1.38億元。
未來商業短評:從貨運行業看,一季度業務需求量有正常的季節性放緩,加之疫情影響,行業整體的運力資源和部分地區的物流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但滿幫業務仍呈現穩健增長態勢,本輪疫情的流通受阻再次體現了貨運數字化的重要性。疫情對物流行業的影響是短期的,中長期來看中國物流行業整體仍然保持強勁發展態勢。
3、【百世集團宣布已重新符合紐交所上市標準】
6月9日,百世集團宣布其收到了來自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通知函,告知該公司的美國存托憑證(ADS)的交易價格已經重新符合持續上市標準中使用的價格標準。在今年年初,百世集團曾收到紐交所的退市警告。百世集團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百世集團實現營收18.03億元,同比降低35.2%。
未來商業短評:雖說暫時解除了退市危機,百世的壓力卻依然不小。在出售中國快遞業務后,周韶寧強調了百世聚焦核心主業的意向,并表示百世最新的定位是“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與物流服務提供商”。不過,截至目前來看,百世在新定位上的表現尚沒有扭轉投資者信心,在大力發展的快運業務上,百世也依然避不開與此前的老對手展開正面競爭的局面。
4、【菜鳥618“預售極速達”單量同比增110%】
6月10日消息,菜鳥“預售極速達”單量相比去年增加110%,當日達比例超70%,次日達比例達90%,部分商家當日達次日達比例超過了98%,覆蓋城市超300個。據悉,今年,菜鳥供應鏈在原有“預售極速達”的基礎上,推出“預售極速達+預售領先達+預包預處理”大促前置預處理組合拳。
未來商業短評:近年來,電商在618、雙11的節點舉辦購物節展開大促已經成為了固定操作,相關設施的建設和配套舉措日趨完善。9年前,雙11成交額年年攀升,物流產業人力、基礎設施投入卻趕不上電商的發展速度,在此大背景下,菜鳥應運誕生。時至如今,從菜鳥推出的618“預售極速達”可以看出,越來越豐富的物流解決方案已經出現,電商購物節早已進入成熟期。
1、【折扣連鎖超市“小象生活”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6月8日,江蘇折扣連鎖超市“小象生活”宣布獲得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這次融資距離其上次天使輪融資已過去了一年多。據悉,小象生活成立于2020年10月,門店面積在80~100平方米,商品數在1000個以內,主打低價吸引顧客。目前,小象生活已在南京、揚州、溧陽、東海等多個江蘇省縣城市場開設了60家門店。與此同時,小象生活還孵化出的另一個門店形態,即1000平方米的大店“惠買喵超級折扣倉”,目前已有8家門店。
未來商業短評:在當下受疫情負面影響的經濟形勢下,人們將目光轉向了折扣店。中研普華研究院在報告中表示,折扣店將是未來十年發展最快的業態,其復合增長率為5.6%,高于大賣場和便利店。作為其中一員,區別于好特賣等搶灘一線城市市場的玩家,小象生活聚焦于二線及以下市場,選擇在江蘇、安徽的多個縣城開店,門店大多靠近社區。此外,“惠買喵超級折扣倉”的出現也讓小象生活在市場上有了更多的獲利可能性。具有差異性的市場定位和經營模式,小象生活的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