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26 15:25:01
◎在2018年到2020年,全國LED產業鏈的產值都有下滑,在2021年才出現較為強勢的反彈。今年這輪終端消費需求下滑,對LED全產業鏈的廠商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LED廠商該如何應對這種壓力?國星光電組件事業部副總經理謝志國認為要從“開源節流”入手,“開源”包括開發跨界客戶和新項目,“節流”包括從物料等方面控制成本。
每經記者|安宇飛 深圳報道 每經編輯|陳俊杰
5月24日,集邦咨詢主辦的2022新型顯示產業研討會在深圳召開。期間,集邦咨詢研究經理余彬、國星光電(300059,SZ)組件事業部副總經理謝志國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專訪。
謝志國表示,現在終端一些消費數據如黑電(電視等)、白電(冰箱和洗衣機等)都出現了下滑,對背光這一塊影響蠻大的,明顯看到需求量在萎縮。余彬認為,今年終端消費需求下滑實際上受過去兩年“提前消費”的影響。
實際上,在2018年到2020年,全國LED產業鏈的產值都有下滑,在2021年才出現較為強勢的反彈。今年這輪終端消費需求下滑,對LED全產業鏈的廠商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那么,LED廠商該如何應對這種壓力?謝志國認為要從“開源節流”入手,“開源”包括開發跨界客戶和新項目,“節流”包括從物料等方面控制成本。余彬表示,過去幾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國際廠商都比較保守,但國內廠商卻有比較積極的擴產行為,以后將進一步發揮規模優勢。
據了解,整個LED產業鏈包括上中下游三個環節,其中上游是制造端,既包括三安光電等芯片廠商,也包括原材料、外延片、設備等廠商;中游則是封測端,包括國星光電等廠商;下游是應用端,包括洲明科技、利亞德等公司。
2018年到2020年,國內LED產業鏈產值都呈持續下滑態勢。據億渡數據,2018年中國LED產值7117.65億元,到了2020年下滑到了7015億元。
但到了2021年,LED市場卻出現了強勢反彈。億渡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LED產值規模達7280.1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265.1億元。
具體來看,上游和中游誰的增速最快呢?
從上游來看,余彬表示,去年整個芯片市場都過得不錯,以對外銷售芯片的廠商為統計口徑的話,整個LED芯片市場規模為36億美金,同比增速達到45%。“在我從業這么多年來,其實芯片行業這種增速都是比較少見的。”余彬說。
其中,顯示屏芯片市場需求增長較猛。余彬說,去年整個顯示屏芯片市場在7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速近60%,這也是在過去幾年比較罕見的情況。
不過余彬同時提到,顯示屏芯片在芯片市場的比重仍然較低,不到兩成(2021年占比19%)。隨著未來MiniLED和MicroLED等新型顯示的起量,這一占比會有所提升。廠商未來產能擴張的方向也主要集中于顯示,包括直顯和背光。
這種產能擴張,也將改變顯示屏芯片行業未來的競爭格局。按余彬的說法,目前顯示屏芯片前五大廠商市場占有率大于90%,包括三安光電、華燦光電等公司,現在也有新廠商加入這一領域,像國星半導體、凱訊光電、兆馳股份等。未來顯示屏芯片產業的競爭可能會加劇。
再來看中游封裝。余彬表示,去年全球LED封裝市場規模約176.5億美元,同比增長15.4%。去年車用LED、通用照明以及顯示屏LED是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余彬稱,顯示屏封裝(不包括COB技術路線)占封裝市場比重為10%,約17億美元的規模。最近十年小間距的成長包括今天MiniLED的成長,讓更多廠商進入(這一領域),但是整個行業的集中度還是在提升的。前十大廠商市占率從2020年的74%提高到2021年的84%。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余彬表示,LED封裝行業擴產的方向主要是顯示屏封裝,而且主要是大廠在擴產,導致集中度提升。
整體來看,在MiniLED等新技術的驅動之下,無論是上游的LED芯片廠商還是中游的LED封裝廠商,都在朝顯示屏領域進行擴產。在MiniLED滲透率仍較低的背景下,它們的產能擴張或將迅速提高MiniLED產品的市場份額,為LED全產業鏈提供新的增長點。
不過,在2022年,LED產業鏈卻迎來了“倒春寒”,終端消費需求出現萎縮。據AVC Revo數據,2022年一季度全球TV出貨量為4490萬臺液晶電視加150萬臺OLED電視,同比下降6.1%。除此之外,今年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也都出現了下滑。
LED產業為需求驅動型產業。據億渡數據,LED產業鏈下游應用環節產值占總產值比例達85%左右。因此,下游需求量的波動對產業鏈上游、中游都會帶來不小的影響。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余彬表示,過去兩年因為疫情居家辦公,終端消費品像平板、筆記本電腦反而銷量更高,今年這塊有比較明顯的下滑,主要原因是過去兩年進行了“提前消費”,同時現在海外居家辦公需求也在降低。今年無論是手機、平板等,銷量都會有比較明顯的下降。
那么,LED產業鏈上、中游的廠商將如何應對終端消費下行的情況呢?
在2018年到2020年那輪下行周期,一些LED上游的芯片廠選擇了“逆勢擴張”。余彬稱,雖然整個市場在2018年到2020年都不太好,但過去幾年,一些國內廠商有了很大的擴產動作,比如兆馳股份等。當國際廠商比較保守的時候,國內廠商選擇擴張,以后國內廠商的規模優勢將進一步發揮。
而面對眼前的局面,有中游LED封裝廠商選擇了“開源節流”。謝志國表示,在“開源”這塊,包括新項目的開發和跨界客戶的開發,比如開發車載和智能家電等領域。“節流”是控本,主要從物料和生產模式上入手,物料上從研發、設計做降本工作,生產模式上則集中精力做公司擅長的業務,像一些需求量不多或者自己做沒有優勢的業務,就和同行進行合作。
不過謝志國也說,終端消費需求下滑對每個企業的影響也不同,有的企業雖然看單個客戶(訂單)是下滑的,但是它可以開發新的應用場景、新的客戶群等,“在新的賽道拓展上,每家(LED封裝廠商)都有一些作為,有些做得好的可能會(業績)增長。”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6694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