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15 20:22:07
◎IDC中國研究經理王希表示,目前智能手機全面屏形態的演化已經基本結束,手機外觀形態固化。折疊屏這種形態有足夠的辨識度,部分使用場景確實也能帶來更好的體驗。從需求上講,可以刺激消費者的換機需求;從技術研發角度,可以增強廠商的研發實力積累;而從市場角度,則可以提升品牌形象。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梁梟
硬件創新趨向同質化,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廠商開始將折疊屏作為重要創新方向。
今日(12月15日)下午,OPPO發布旗下首款折疊屏手機OPPO Find N,成為全球第五家推出折疊屏產品的手機廠商,在此之前,三星、華為、摩托羅拉和小米已相繼推出折疊屏手機。另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后續榮耀、vivo亦會入局折疊屏市場。
作為交互方式的革命性創新,折疊屏手機將給飽和的手機市場注入新活力。據DSSC預計,2021年第四季度,折疊手機的銷量有望達到380萬臺,2022年全年銷量則有望攀升至1750萬臺,成為行業爆發元年。
當前國內高端智能手機市場(600美元以上市場)蘋果一家獨大,OV、榮耀及小米等國產廠商很難與iPhone競爭。在蘋果尚未發力折疊屏時,推出科技含量較高的折疊手機是國內大廠提升品牌影響力、破局高端市場的機會,同時,也將給較慢采納這種設計的手機制造商帶來壓力,包括蘋果。
折疊屏手機目前已成為各大智能機廠商進軍的主戰場之一。
12月15日下午,回歸OPPO的劉作虎發布了折疊手機——OPPO Find N。劉作虎表示,OPPO Find N歷時4年,解決了屏幕折痕、耐用性等行業難題,并自研了鉸鏈和屏幕技術,將推動折疊屏手機從“嘗鮮“到”常用“。
在劉作虎看來,折疊屏手機的誕生意義重大,意味著其將引領手機行業新一輪革命和新一輪洗牌。“近兩年,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和創新有一些放緩。如果我們可以真正突破屏幕尺寸的邊界,智能手機的使用效率和交互體驗將再次被顛覆。”
OPPO之后,近日華為方面也官宣將于12月23日發布新款折疊屏手機P50 Pocket,并帶來諸多技術創新。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社交平臺上稱:“P系列手機已存在十年之久,華為將在智能手機科技美學和形態上再次突破。”今年11月17日,華為曾透露,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華為折疊屏手機中國區發貨同比去年增長200%。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華為將采用新的折疊方案。據證券日報報道,華為大屏IOT業務負責人稱,華為新款折疊手機將采用“縱向折疊設計”。這意味著,華為新款折疊屏手機擁有跟常規全面屏手機相近的屏幕尺寸,折疊狀態下的尺寸或將與三星的Galaxy Z Flip 3相似,即更小巧,更方便攜帶。
無獨有偶,復蘇后的榮耀于11月8日申請了多個商標,其中Magic Fold和Magic Wing或將成為旗下首款折疊屏產品。不久前,榮耀CEO趙明曾表示,折疊屏作為當今手機行業最高科技的集中表現,榮耀正埋頭發力折疊屏手機。
據記者了解,榮耀折疊手機有望于明年1月發布;而vivo方面則將在明年一季度加入折疊領域。
與眾多國產手機廠商競逐折疊屏手機市場先發優勢相比,蘋果或再次慢一步。天風國際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此前發布報告稱,蘋果正致力于在2023年推出配備8英寸柔性OLED顯示屏的可折疊iPhone,蘋果需要解決“關鍵技術和大規模生產問題”。郭明錤預測,蘋果在2023年將出售1500萬至2000萬部折疊屏iPhone。
隨著各大廠商陸續推出折疊屏機型,廠商們的競爭也將進入白熱化階段。不過,在Omdia(原IHSmarkit)分析師李澤看來,盡管多家手機廠商都陸續推出折疊屏手機,但三星在折疊市場仍占據絕對份額。
IDC中國研究經理王希表示,目前智能手機全面屏形態的演化已經基本結束,手機外觀形態固化。折疊屏這種形態有足夠的辨識度,部分使用場景確實也能帶來更好的體驗。從需求上講,可以刺激消費者的換機需求;從技術研發角度,可以增強廠商的研發實力積累;而從市場角度,則可以提升品牌形象。
當談及不同折疊方案的優劣時,王希指出,外折因為屏幕在外,屏幕使用久了很難避免出現劃痕,而且跌落后損壞的可能性更高,但這種折疊整機只有一塊屏幕,成本低一些,屏幕最小彎折角度更大,理論上折痕不會那么明顯;而內折在使用時,更符合用戶習慣,并且由于把相對脆弱的折疊屏保護起來,整機的可靠性更高,此外,內外屏聯動也可以開發更多使用場景。縱向折疊屬于內折的一種,主打便攜,因為屏幕和鉸鏈更小,所以成本更低一些,但也會犧牲一些其他功能,比如影像、續航等。
相比普通智能手機,折疊屏手機的關鍵技術在于屏幕和鉸鏈,量產也取決于這兩部分。
相關數據顯示,折疊屏投訴近七成問題集中在屏幕,主要為三個方面:折疊屏折痕裂痕(28.1%)、屏幕顯示故障(26.6%)、屏幕漏液(12%)。自2018年首款折疊屏手機上市以來,屏幕問題是阻礙用戶更換折疊屏產品的核心因素。
目前國內廠商中,有供應或布局柔性AMOLED的企業主要為京東方(000725,SZ)、維信諾(002387,SZ)、深天馬(000050,SZ)、柔宇科技、TCL科技(000100,SZ)旗下華星光電等。
其中,京東方已擁有三條第六代柔性AMOLED產線,分別在綿陽、成都和重慶。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出貨約4000萬片,目前已為華為等品牌提供高端柔性AMOLED產品。此前華為MateXs、Mate X柔性折疊屏均為京東方獨家供應。
而深天馬方面于11月底披露,公司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在屏上做加法,已在運營管理的AMOLED產線上規劃了自主研發的CFOT(偏光片取代技術)、HTD(Hybrid TFT Display)、折疊技術等先進前沿技術。
維信諾則在互動易上稱,公司在折疊領域進行了長時間的技術開發,將會根據客戶需求推動應用落地。今年4月,維信諾發布公告稱,自2020年12月至公告披露日,公司與榮耀終端簽署的日常經營類訂單累計不含稅金額為8.91億元,總共27筆訂單。
不過,OPPO Find N并未搭載國產屏幕。據悉,Find N屏幕供應商為三星,雙方定制時間很長。劉作虎透露,OPPO Find N屏幕采用12層復合結構設計方案,其中定制的不銹鋼基板設計可以對柔性屏幕做到有效支撐,并且使用了厚度僅為0.03mm的最新UTG超薄柔性玻璃。
屏幕之外,與傳統智能手機相比,折疊屏手機最大的區別以及最大的難點在于折疊處的鉸鏈部分。它是實現可折疊手機最關鍵的功能性零部件,也是折疊屏里科技含量最高的部分。
目前在A股上市公司中,東睦股份(600114,SH)、宜安科技(300328,SZ)、精研科技(300709,SZ)、弘信電子(300657,SZ)等均有布局折疊屏手機鉸鏈。其中,東睦股份已成為華為手機MIM(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技術)件最大供應商,也是華為第二款折疊屏手機MateXs鉸鏈的核心供應商;宜安科技近日在互動易上表示:“公司的液態金屬鉸鏈已和5家客戶展開了合作,還有一些客戶正在共同進行產品開發。”
昨日,藍思科技(300433,SZ)方面披露稱,公司積極布局可折疊智能手機細分市場,在折疊屏智能手機UTG玻璃等領域已有深厚的技術儲備,已與客戶建立了深度合作,提供一站式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包括且不限于外觀防護3D玻璃、UTG玻璃、CPI薄膜,以及金屬組件等。
在劉作虎看來,鉸鏈中凸輪的設計方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OPPO Find N采用自研精工擬椎式鉸鏈技術,包含136個元器件,加工精度為0.01mm。”他還稱,該產品可實現50°到120°內多角度自由懸停。
而華為MateX2采用了目前業界獨有的雙旋水滴鉸鏈。“為了讓合起來無縫隙,工程師研究了整整3年才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折疊鏈條里,有超過100個零件。”談及華為折疊屏手機鉸鏈設計時,余承東曾如是說。
除此之外,折疊屏產品面世近3年仍未大規模打開市場的原因還在于其高昂的售價。
“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劉作虎感嘆道,“一個轉軸、鉸鏈,超過100美金。”盡管如此,OPPO Find N的定價仍低于萬元檔位,即下放至7699元起,甚至比“價格屠夫”小米的折疊產品售價更低(具體價格有浮動)。“OPPO發布首款折疊產品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用得上。”劉作虎說到。
在王希看來,折疊產品要想達到“普惠”,短期內還是很難的,但一到兩年內有希望。未來會看到有更多的(折疊)產品下探到和目前高端旗艦機型類似的價格。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02082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