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24 16:55:01
每經記者|謝振宇 每經實習記者|范芊芊 每經編輯|文多
9月24日下午,數字療法產業中國行第十期成都站•城市峰會如期舉行。博遠資本創始合伙人陶峰分享了對于“數字療法”這一醫療產業新熱詞的理解。
博遠資本創始合伙人陶峰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范芊芊
數字療法協會對數字療法的定義是,由高質量軟件程序驅動,向患者提供循證治療干預,以預防、管理或治療疾病。
陶峰指出,由于部分治療領域中,僅靠傳統藥物治療療效不足或無法實現對慢性病的有效管理,加上疫情催化線上診斷逐漸火熱,全球數字療法迅速發展。
“2018年起,美國每年的新增數字療法試驗進入爆發期,2017年新增僅有29項,2018年新增56項,2020年新增61項。”陶峰說,“目前數字療法產品更多用于精神科、糖尿病等慢病管理、康復三大治療領域”。
陶峰將數字療法產品分為治療干預型和疾病管理型,他認為,針對不同類型的數字療法產品,企業面臨不同的挑戰。
針對治療干預型企業,證明臨床療效和獲得醫生認可是成功的基礎。我國數字療法企業需要探索有效的院內處方銷售和院外獲客、推廣的模式,得到病人的長期依從。
針對疾病管理型企業,通過構建生態圈,實現患者在疾病管理上的獲益是成功的關鍵。通過臨床驗證有效性僅僅是基礎,建立生態圈跑通商業模式是成功的重要一步,而獲得病人的認可還需要商業模式的不斷迭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