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30 19:15:32
◎天風證券全球科技首席分析師孔蓉認為,國資云并不是在原有的公共云市場里搶“蛋糕”,它的出現可以給市場帶來增量。
◎她還表示,若國資云要真正落地,一定需要有能夠媲美第三方云服務商的能力,比較可行的方式就是借助成熟的第三方云服務體系快速構建自己的能力。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文多
圖片來源:攝圖網
8月30日,“國資云”概念股開盤大幅走高。截至當日收盤,銅牛信息(300895,SZ)、美利云(000815,SZ)、云賽智聯(600602,SH)繼續漲停,衛士通(002268,SZ)、易華錄(300212,SZ)等股價亦表現不錯。
消息面上,近日網上出現了一份抬頭為某地方國資委的《關于加快推進國企上云工作完善國資云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該文件迅速在整個云計算市場引發熱議,并造成對“國資云”概念的關注。有觀點認為,假如“國資云”成為各地政府推行的樣本,云計算市場有望出現新的投資拉動機會”。
基于上述事件,“國資云可以給行業帶來哪些影響”等話題受到外界關注。8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天風證券全球科技首席分析師孔蓉。她指出,國資云或可撬動更多傳統產業上云場景,加速數字化轉型趨勢,可能帶來更多增量市場。
“若國資云要真正落地,一定需要有能夠媲美第三方云服務商的能力,比較可行的方式就是借助成熟的第三方云服務體系快速構建。”孔蓉說道。
什么是國資云?簡單概括,就是國資委控股企業的云計算。
“國資云”并非近期才有的概念,早在年初已開始有啟動的趨勢。據央廣網報道,天津國資云早在3月4日就已經率先運行,天津交通集團、天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等三家國有企業率先入駐。
天津國資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丁金嬋在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表示,成立國資云就是想把國有企業數據整合,為后續企業間聯動、相關部門監管等提供便利條件。同時,成立國資云后統一管理數據會為企業降低成本,后續會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方案。
天津之外,四川也有明確動作。4月時,在四川省國資國企推進數字化轉型暨國資云發布會上,當地正式發布了國內第一個國資企業專屬云——四川國資云。同時,浙江省也下發了《浙江省國資國企數字化改革行動方案(2021—2025)》,推進國資監管數據中臺、“國資云”平臺等建設。
伴隨多個地區國資云的出現,有券商研究團隊認為,黨政及國企未來將堅持私有云技術路線,由此可能對未來國內云計算市場帶來深遠影響。目前推出國資云的各地政府目的不一,有的直接要求地方國企遷入,有的旨在促進轉型或者加強對重點企業的數據保護。
孔蓉認為:“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變成重要的生產要素,從這個角度出發,增加對于數據方面及底層技術的管理,的確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在實際的操作層面,或需要市場化的云計算廠商來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
國金證券某行業分析師也持有類似預計:“國資云更多承擔整合資源、統一集采的角色,國企不與第三方云計算廠商直接簽約,但作為民營企業的第三方云計算廠商仍可作為技術提供商。”
國資云的出現,會給云計算市場帶來哪些變化?
對此,孔蓉分析指出:“國資云方案出臺有望牽引國企在數字化上的轉型速度。”她認為,國資云并不是在原有的公共云市場里搶“蛋糕”,它的出現可以給市場帶來增量。“數字化是未來的趨勢,原來一部分國企或其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可能需要逐步演進,但國資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正在加速推進國企的數字化轉型進程。借著政策的東風,更多傳統產業的上云場景能夠被撬動,對云計算產業整體的發展有充分的帶動作用,也將給行業帶來更廣闊的空間。”孔蓉說道。
她進一步表示,國資云的打造對云服務商來說,意味著新的機遇。“云計算是一套非常復雜的技術體系,所需要的能力會更加復雜。若國資云要真正落地,一定需要有能夠媲美第三方云服務商的能力,比如穩定性、可用性、易用性等。這些能力的打造沒有捷徑可走,比較可行的方式就是借助成熟的第三方云服務體系快速構建自己的能力。”
記者注意到,從目前多地國資云的落地情況來看,其背后的技術支撐多為第三方公有云平臺的技術人員。公開資料顯示,一些地方國資云目前就以阿里云的技術作為支撐。
另外,在垂直行業領域,騰訊云在山西長治、山東德州、山東煙臺、陜西西安、河南漯河、重慶兩江新區等地落地了工業云。金融領域,騰訊在與多家金融機構合作建設行業云。
在政務市場,今年6月,華為云政務云解決方案正式升級為“城市一朵云”,基于“1+N+M”體系加速深耕政務市場。
“國資云的出現并不意味著第三方公有云平臺被‘一刀切’。國資云后續的標準打造,離不開云服務商參與。”孔蓉認為,國資云后續若大范圍推廣,可以預期會加強相關標準的建設。在國資云的相關標準建設中,云服務商的經驗和參與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