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產業趨勢

      每經網首頁 > 產業趨勢 > 正文

      國內微生物產業短板在哪?中國微生物學科帶頭人:錢不缺了,缺的是這些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07 21:15:33

      ◎觀點集錦1:我國從很早以前就開始做相關的研究開發,但以前形成的產品確實比較少。其中一個原因不是我們沒有自己的菌株,而是不能把自己的菌株形成一個產品,這里面涉及到技術和產業協作的問題。

      ◎觀點集錦2:現在不是企業資助少、國家資助少,但錢變成知識是需要時間的。目前不是缺經費,而是缺時間、缺人。

      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文多    

      早在2016年,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預言《2017十大醫療創新科技》時,其中“利用微生物組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領域”就高居榜首。這表明全球已掀起微生物研究的新熱潮且取得矚目成績,同時在市場潛力與應用前景方面,微生物組學將煥發無限生機。

      從2017年底開始,我國也陸續啟動微生物計劃,這催生了微生物科學研究的繁榮和大量應用成果的轉化。但在全球微生物組相關研究與產業化熱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我國在微生物治療和藥物研發方面仍存短板。

      在近期召開的2021中國腸道大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微生物學科帶頭人: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雙江,以及北京大學醫學部博雅特聘教授姜長濤。

      圖片來源:攝圖網

      談我國微生物產業發展:基礎研究不落后,差距在產業化上

      NBD:外界有一種說法,認為我國的益生菌行業起步較晚,好的菌株仍然在國外,您怎么看待這一說法?

      劉雙江:益生菌的研究分為很多步驟,包括:分離培養,把菌種養活了;知道特定的某菌種確實安全有效;第三步,就是看能不能把好的菌培育出來形成一個產品,使其產業化。

      我國從很早以前就開始做相關的研究開發,但以前形成的產品確實比較少。其中一個原因不是我們沒有自己的菌株,而是不能把自己的菌株形成一個產品,這里面涉及到技術和產業協作的問題。

      姜長濤:從菌株的臨床應用來說,從已知的菌株到真正應用到臨床,關鍵是要進行RCT試驗(指隨機臨床對照試驗),這個需要臨床專家牽頭,真正通過RCT試驗證明可以治療疾病,最終才能走到臨床當中。這是一個從分離菌株到揭示功能的過程,再到市場,是一個全鏈條,需要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NBD:如果說我們國內的益生菌和國際上的還有差異,差異表現在哪里?

      劉雙江:我們在從研究菌到開發成產品的過程中,確實還與國際存在一定差距。比如開發成產品后,菌的保質期等等(方面)。中國有很多好的菌,但是研究不夠。好菌就在那里,好好挖有很多鉆石、金子,但不好好挖的話就是一堆土堆。

      姜長濤:基礎研究上來說,國內并不落后太多,甚至在很多方面的發表文章和技術研究層面,我們是與國外并跑,個別領域也有領跑的。但關鍵問題,是實驗室在做技術研究的菌株如何產品化,這個距離還是非常漫長的。所以我們科研人員還是想借此呼吁,希望國內的廠家多給基礎工作者一些時間,也希望能夠進一步加強合作,把實驗室的菌最終轉化形成自己的產品。

      NBD:為什么說有金礦但是挖不出來?

      劉雙江:金礦肯定會挖出來,還是時間問題。現在不是企業資助少、國家資助少,但錢變成知識是需要時間的。目前不是缺經費,而是缺時間、缺人。你看這個行業這么多人,但真正“挖礦”的其實只是一小部分。

      三五年時間,這個礦應該會讓人看到是有金子出來的。

      姜長濤:這個行業做技術、臨床、產業的人平時很難碰到一起。但實驗室的菌株要走到臨床,甚至要讓企業推,要有臨床醫生愿意牽頭做對照試驗,然后企業要有信心投入。

      反之,現在企業也有很多重要的菌株資源,是實驗室還沒有的。有一些菌株除了已知的功能外,可能還有潛在的外延作用,如果能把這部分資源分享給實驗室,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實驗室的成果也能第一時間讓企業掌握。也有助于國內的菌株盡早形成產品,走向大眾。

      談“步子太大”:不知道的東西太多才需要“邁大步”

      NBD:微生物產業會不會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劉雙江:腸道健康方面本身的藥物開發是其中一個方向,相關技術和過程中涉及的設備、器械,這些方面也是微生物產業中的新增長點。

      這個產業是一個潛力很大的產業,只是目前只進行了十幾年的積累,跟別的傳統醫藥產業相比,歷史太短了。

      NBD:有觀點認為,對于益生菌領域的臨床試驗,目前的步子邁得太大了,有盲目擴大“適應癥”的現象,應該更謹慎一些。兩位教授認為,應該如何更快推進相關的臨床應用,但同時保證臨床患者的安全?

      劉雙江:步子大不大取決于怎么去做,我國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試驗和研究。步子大是指盲目地去做,這是不提倡的。但腸道菌現在的治療及效果參與的程度是很廣的,不知道的東西也很多。因此,才需要去做更多試驗,去找到什么條件下用什么樣的菌治療什么樣的癥狀。當我們講創新,沒有更多的試驗就邁不開步子,就很難去創新。

      NBD:如何看待益生菌相關產品的宣傳問題,以及如何看待有的消費者認為益生菌產品是“治病”、有的人覺得是“騙人”?

      姜長濤:微生物是一個新興學科,近年來微生物技術突飛猛進,研究者也非常多,基于各種原因可能會讓人產生一種誤解,即腸道菌好像跟什么疾病都有關。所有藥都是通過菌群起的作用,這是一個誤解。沒有什么東西是萬能的。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腸道菌群是一個新的器官,跟心肝脾肺腎一樣非常重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微生物 益生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www.亚洲成在线| 亚洲成色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亚洲国产一区明星换脸|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暴爽av人人爽日日碰| WWW亚洲色大成网络.COM|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一品| 亚洲国产一区国产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人和日本人jizz| 亚洲一区精彩视频|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V|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亚洲成在人线av|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国语在线视频手机在线| 亚洲娇小性xxxx|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JIZJIZ|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AV第一成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