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17 12:05:41
每經記者|任鋼 淡忠奎 每經實習記者|肖婷婷 每經編輯|畢華章
醫療保險的推行,大幅減輕了城鄉居民的醫療負擔。然而,卻屢屢有人對這項惠民福利打起歪主意,耍著花樣騙取醫保基金。
近年來,國家醫保局會同國家衛健委、公安部、國家藥監局,聯合開展打擊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專項行動。
例如央視新聞1月12日報道,國家醫保局2020年對全國99.8%的定點醫療機構進行了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治理和飛行檢查,追回醫保資金219.2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國家醫保局及中國裁判文書網,對近兩年70余件騙保案進行梳理發現,騙保醫院中,不乏知名公立醫院,各種騙保手段更是眼花繚亂,值得警惕。
過去一年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安徽省太和縣部分醫院扎堆騙保案。
據新京報此前報道,部分醫院利用“免費住院”的套路,拉攏一些身體健康的老人住院檢查,編造病歷,套取醫保基金。
更為奇怪的是,當地甚至出現了一種新的中介職業,專門搜羅無病老人住院。據報道,一位老人一年在3家醫院免費住院9次,“在家無聊才來住院,像游玩一樣。”
輿論發酵后,這一事件立即引發廣泛關注。
其后,阜陽市、太和縣成立聯合調查組開展查處,安徽省醫保局和安徽省衛健委組成聯合檢查督導組全程跟蹤督導。
去年底,太和縣公安機關已刑事拘留8人,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院長已被紀委監委審查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普濟中醫院、東方醫院、和美醫院這三家民營醫院的主要負責人接受調查。
案例觸目驚心,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
針對太和縣騙保案,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于開展定點醫療機構專項治理“回頭看”的通知》,要求各地以此為鑒,重拳出擊,集中打擊誘導住院、虛假住院等欺詐騙保問題。
其中,主要的治理內容就是誘導住院和虛假住院:
1.利用“包吃包住、免費體檢、車接車送”等名義或者通過“有償推薦”等方式,誘導不符合住院指征的參保群眾住院等騙取醫保基金的行為。
2.采取掛床、冒名頂替等手段,對實際未住院治療的患者,通過編造診療項目、偽造醫療文書等手段騙取醫保基金的行為。
隨后,安徽、湖南、陜西等各省份陸續開展定點醫療機構專項治理“回頭看”工作,新一輪的打擊騙保行動拉開帷幕。
在各省市開展專項整治的同時,越來越多的騙保案浮出水面,被監管層查處。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19年至今,國家醫保局共曝光29例騙保案例。同時,記者還重點查閱了裁判文書網近兩年披露涉及“醫保詐騙”關鍵詞的近50件案件文書。
在對上述70多件案例進行梳理后,記者注意到,這些騙保“套路”千回百轉,各具特點,只有提高警惕,才能更好地防患未然。
套路一:公益為名,組織騙保
2020年9月,裁判文書網披露的重慶學府醫院案,就是一起典型的醫保詐騙案。
醫院實控人梁某授意成立運營中心,下設公益一科、公益二科,其業務員以免費體檢之名,招攬區縣居民體檢,并要求各部門配合,采取空掛病人、延長住院天數、虛增用藥數量和偽造住院病歷等方式大肆套取醫保基金。
最終,梁某伙同醫院工作人員騙取醫保基金1429萬元,二審決定對其執行有期徒刑十七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并處罰金190萬元。
套路二:掛床住院,虛假病歷
值得一提的是,掛床住院、虛假病歷和診療文書也是常見的騙保手段。2020年,國家醫保局首期曝光的5個案例中,有4例涉及這一問題。
比如,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衢州久安心血管病醫院通過虛記藥品和診療項目、偽造醫療文書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約142萬元,因藥品進銷存不符、理療登記管理不規范違規報銷醫保基金約69萬元……
套路三:多記項目,串換收費
今年1月12日,中國政府網披露,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陜西省友誼醫院在血液透析中多記診療、耗材項目,將門診透析費用計入住院費用,涉及違規金額302.21萬元。
此外,經進一步對該院醫保工作進行檢查,發現該院還存在串換收費、不合理收費、不合理檢查等相關問題,涉及違規金額401.37萬元。
而血液透析科因為涉及患者人數較多,存在一定監管盲區等原因,促使其成為騙保案件的高發區。此前,西安市醫保局還在全市范圍內展開了“血液透析”騙保專項整治行動。
套路四:虛報數目,院長騙保
2020年12月,裁判文書網顯示,長沙望城坡春望醫院院長劉某光、副院長李某轉自醫院醫保報銷業務開通后,通過截留藥品、開具虛假的普通發票和藥品清單等方式,騙取國家醫保基金共計人民幣425萬元。
而其所用手段令人嗔目。他們二人串通,采取少收醫保病人治療門檻費或者出院送藥品等手段,大量招收省市醫保病人住院,多開藥、多檢查。
接下來,護士又將部分藥物截留,再通過外面的醫藥公司開具虛假發票,進而重新在醫院入庫,以此騙取國家醫保基金……各種層出不窮的騙保手段,也需要監管層面“對癥下藥”。而相應的醫保法規也在不斷完善,比如首部醫保監管條例《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草案)》在去年底通過,預計今年5月底落地實施,這類法律法規的出臺,將推動醫保領域依法行政,提升醫保治理水平。對此,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醫療服務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以前我們應該是缺少法律的,現在醫保基金的監督法律,用藥機構的管理辦法,醫保的執法機構都建立了,從今年開始,制度是健全的。”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