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06 14:51:12
每經編輯|胡玲
據中國的航天微信號消息,北京時間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
圖片來源:中國的航天微信號
今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并于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圖片來源:中國的航天微信號
而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網站此前消息,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總共歷時23天,將采集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返回地球。從11月24日凌晨發射到今天,已經過去12天,時間已經過半。
按照計劃,在完成月面工作后,經歷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和再入返回等飛行階段后,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最終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丨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后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
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于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于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將在當地進行回收并盡快將其運回日本。
隼鳥2號探測器在與回收艙分離后繼續太空之旅,預計將在2031年左右抵達編號為1998KY26的小行星進行不采樣探測。
隼鳥2號2014年12月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距離地球約3億千米的目標小行星“龍宮”附近,并對“龍宮”進行了全面的信息采集。“龍宮”直徑約1千米,它被認為含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
隼鳥2號兩次短暫著陸在小行星“龍宮”表面,并首次在小行星上制造了人造撞擊坑,執行了采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巖石樣本任務。科學家期待通過研究隼鳥2號帶回的小行星物質樣本,了解小行星的形成歷史和太陽系的演化等問題。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國防科技工業局宣傳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新華社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