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06 21:17:47
作為疫苗概念股,西藏藥業此前的股價表現可謂一時“風頭無兩”。然而,一則近日下發的警示函卻有讓其疫苗神話破滅的風險。
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張海妮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年6月,主營心腦血管藥物的西藏藥業(600211,SH)宣布3.51億元投資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微生物)新冠肺炎疫苗等產品,一夜之間變身疫苗概念股。此后,西藏藥業用2個月時間實現股價的6倍上漲,市值更是大增380億元。
近日,西藏藥業收到西藏證監局的一紙警示函。警示函稱,西藏藥業對斯微生物的投資并無正式的盡職調查報告。同時,公司聘請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專利分析報告,僅僅用時兩天即形成,且該報告并不支持公司的投資安排。
對此,西藏藥業董秘劉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出于搶商機、抓進度的考慮造成了對相關規定和制度的疏漏。劉嵐表示,目前,項目仍在等待臨床批件,具體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時間無法預估。
而就在西藏藥業股價瘋狂拉升的過程中,包括投資大佬葛衛東在內的多位股東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作為疫苗概念股,西藏藥業此前的股價表現可謂一時“風頭無兩”。然而,一則近日下發的警示函卻有讓其疫苗神話破滅的風險。
西藏藥業和新冠疫苗的故事要從今年6月說起。彼時,西藏藥業公告稱,公司將分階段向斯微生物投資3.51億元,獲得后者新冠疫苗、結核疫苗和流感疫苗三款產品的全球獨家授權。
斯微生物成立于2016年,并由其建立了國內第一條成熟的mRNA疫苗生產線。2020年1月,斯微生物啟動新冠mRNA疫苗研發項目,該疫苗項目由斯微生物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合作開展。公告稱“截至雙方達成合作時,該項目所有候選疫苗的藥效學研究均已完成,預計將于近期展開臨床試驗”。
然而,幾個月過去了,該新冠肺炎疫苗項目不僅再無進展消息傳出,西藏藥業更于近日收到西藏證監局的警示函。
警示函指出,西藏藥業存在投資信息披露不符合實際情況。具體是指,西藏藥業在6月16日對斯微生物的投資公告中稱,“公司已對斯微生物法人治理結構、財務狀況、研發能力、在研產品情況、履約能力等基本情況進行了必要的盡職調查”。然而檢查發現,西藏藥業方面對該投資事項并無正式的盡職調查報告。同時,公司聘請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專利分析報告,僅僅用時兩天即形成,且該報告稱投資對象相關專利僅處于申請階段或無法確認,并不支持公司的投資安排。因此,西藏證監局認定,前述西藏藥業投資公告披露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除上述問題外,西藏藥業還存在未披露臨床費用對公司影響、重大投資未按制度規定執行等違規行為。
針對西藏證監局提到的違規行為,西藏藥業董秘劉嵐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解釋稱,“公司出現上述問題主要是因為當時急于上馬新冠疫苗項目,出于把握商機的考慮為了抓進度而在一些制度和規范方面造成了疏漏”。劉嵐表示,公司之后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整改。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斯微生物的新冠mRNA疫苗研發項目進度如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斯微生物為關鍵詞在丁香園Insight平臺檢索,未發現公司有任何產品的臨床試驗備案記錄。以mRNA為關鍵詞進行檢索,也未發現任何與新冠mRNA疫苗或斯微生物有關的臨床信息。
劉嵐稱,目前斯微生物的新冠mRNA疫苗項目仍然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暫未拿到進行臨床試驗的批件。
對于該項目為何長時間未能進入臨床的原因,劉嵐稱,“目前公司也在等待有關部門發放臨床批件,不好說預計時間。當時投資公告稱將于近期開展臨床試驗也只是公司的預估,實際拿到批件的時間不是公司可以把控的”。
實際上,針對新冠疫苗的研發竟備賽正在全球范圍內展開,西藏藥業遲遲沒有進展的對外投資項目究竟含金量幾何?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目前,新冠疫苗研發的技術路線包括腺病毒載體疫苗、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和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其中,滅活疫苗被認為最有望率先成功,RNA和DNA疫苗則屬于核酸疫苗。
從全球范圍來看,已經有不少企業的mRNA疫苗項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包括Moderna 7月底已經進入三期臨床,預計今年底批準上市;BioNTech mRNA疫苗進入二期臨床;CureVac和蘇州艾博生物進入一期臨床……尚處于臨床前階段的斯微生物進度已經落后。
劉嵐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不同疫苗基于的技術平臺不一樣,因此不能將斯微生物的新冠mRNA疫苗項目與其他疫苗項目進行類比。
但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核酸疫苗先天不足,到目前為止全球只有4款DNA疫苗產品獲批用于動物,而動物與人的安全、有效性標準不同,所以沒有參考意義,“DNA疫苗和mRNA疫苗的免疫原性較差,可能只能用于防住重癥,還有很多問題要到三期臨床才能在足夠多的臨床患者身上進一步確定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由此看來,斯微生物的新冠mRNA疫苗項目面臨研發進度、臨床前研究或臨床試驗失敗的多重風險。但西藏藥業的該筆投資仍在進行中。
劉嵐對記者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支付給斯微生物3500萬元,按照協議,公司將根據注冊里程碑分階段繼續支付相關款項和臨床費用。而如果研發失敗,已支付給斯微生物的資金、相關臨床費用存在無法收回的風險。
借新冠疫苗概念東風,西藏藥業股價出現一輪大漲。
在6月中旬公開投資項目前,西藏藥業股價就已起飛。5月22日,公司股價報收于25.92元/股,而到了8月4日,公司股價一度上摸182.07元/股,市值更是大增380億元。
在股價大漲背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些投資大佬和機構賺得盆滿缽滿,其中就包括投資行業的“風云人物”葛衛東。
葛衛東首次認購西藏藥業股份在2017年5月,彼時,他斥資1.06億元認購了西藏藥業291萬股。經過增持,截至今年一季度,葛衛東對西藏藥業的持股數量為781.19萬股,占總股本的4.41%。
而西藏藥業2020年半年報顯示,葛衛東已經悄然消失在了公司前十大股東之列。取而代之的是自然人葛貴蘭,其以1093.67萬股晉升為公司第三大股東,占公司總股本的4.41%。這一持股數量與葛衛東此前持有的股份數量完全一致(西藏藥業2019年度分紅方案為:10轉4股派10.6元(含稅))。而據公開資料,葛貴蘭與葛衛東為姐弟關系。不難看出,葛衛東的“退出”不過是一場左手倒右手的游戲。
西藏藥業三季報顯示,葛貴蘭持股數降至407.66萬股,占比不足2%。也就是說,葛氏姐弟在第三季度減持了西藏藥業股票。雖然西藏藥業股價在第三季度沖高回落,但葛氏姐弟的收益仍相當可觀。
除葛氏姐弟外,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華夏鼎沛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全國社?;鹚牧闳M合也均在第三季度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減持。其中,全國社?;鹚牧闳M合退出了前十大股東之列。
截至11月6日收盤,西藏藥業的股價已經回落至74.08元/股,當日跌幅達6.51%,市值為184億元,較今年8月時的最高峰已經縮水逾268億元。在西藏藥業的股吧內,投資者已經明顯分為兩派,一方認為目前正是加倉的好時機,而另一方則大喊,“自己又成為股價炒作之下被犧牲的‘韭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