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0 00:15:32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10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培育壯大綠色發展新增長點。
為適應產業升級趨勢和綠色消費新需求,會議通過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等方面的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府在標準法規制定、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作用。
會議強調,要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序發展,推動建立全國統一市場,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
此前,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并于去年12月份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
近一年多來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月度銷量情況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交通運輸咨詢中心副主任賀興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規劃出臺的根本目的是進一步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賀興東認為,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產業的戰略方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我國長期以來能源特別是石油大量依賴進口。汽車是用油的主要行業,發展新能源汽車可以使我國擺脫對石油進口的依賴。
二是汽車制造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國作為汽車后發國家,在常規動力汽車領域同德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競爭中處于劣勢,且短期難以改變,而新能源汽車作為相對新興產物,各國技術積累相對差別不大,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可以揚長避短,更有利于在汽車產業上占據全球產業的價值鏈中高端,實現行業趕超。
三是我國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方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發展新能源汽車,可以有效降低汽車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和PM2.5排放量,使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好的空氣和更多的藍天。
“但是也應該看到,經過前一階段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前進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賀興東舉例說,比如在技術方面以純電動為主,技術路線過于單一;在企業支持政策方面過于分散,沒有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充電樁等建設滯后,嚴重影響人們購買的積極性。
在賀興東看來,這次規劃正是在總結前期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給出了針對性解決方案,可以說非常及時,必將對未來十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產生巨大促進作用。
為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序發展,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多項具體要求。
一是要加大關鍵技術攻關,鼓勵車用操作系統、動力電池等開發創新。支持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推進標準對接和數據共享。
城市智行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沈立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和各產業的融合尚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標準和數據的融合程度比較低。
在技術融合協同發展方面,沈立軍認為有兩方面比較重要:一個是標準協同。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標準體系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國標和行標的制定,一定要涵蓋電動化、網聯化和智能化等技術的標準制定,保證標準間的一致和協同。另外一個是數據共享。“現在行業的數據基本處于割裂狀態,車輛技術數據、用戶數據等都是分散的,缺乏整合,數據的價值未得到充分發揮。”
沈立軍對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處于起步階段,部分靠近城區的高速公路服務區以及城鄉道路客運站里建有充換電和加氫等設施,但整體上尚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對新能源汽車的遠途出行不能形成有效支撐,這也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賀興東也表示,目前充電樁以及加氫等基礎設施發展并不均衡,這跟我們的技術路線有關系。目前充電樁發展得更快一些,如果按照起步期、快速發展期和基本適應期三個階段來劃分的話,充電樁現在屬于快速發展階段。
相對而言,加氫設施更滯后一些。“總體上離基本適應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基礎設施建設任重道遠。”
針對上述弊端,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第二項具體要求是:要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其他具體要求還包括,三要鼓勵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合作。四要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
談及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沈立軍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要有相應的政策扶持,尤其是資金扶持,以確保在公共服務領域有持續的資金投入,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力度。
二是在城市規劃層面,要充分考慮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和支持,尤其是在土地保障層面,加大對新能源充電設施的土地規劃保障,科學合理地布局充電設施,有效保障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
三是擴大新能源汽車的應用領域。加大新能源在公共交通、市政等領域的應用,并將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至如醫療衛生、城市管理等多個領域。
對于從明年起“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的提法,賀興東認為,這一目標并非全國一刀切,而是針對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這兩類區域,其本身占全國的比重比較小,并且主要針對政府可控制的公共領域車輛,因此更多地是一種先行先試的做法。
事實上,綠色出行一直是國家所倡導的出行方式。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24日,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改委專門印發《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方案》,提出要以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公交都市創建城市、其他城區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作為創建對象,鼓勵周邊中小城鎮參與行動。到2022年,力爭60%以上的創建城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以上,綠色出行服務滿意率不低于80%。公交都市創建城市將綠色出行創建納入公交都市創建一并推進。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