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8 16:32:49
在今年1月,文華財經曾遭遇機構“封殺”風波。包括永安期貨、南華期貨等在內的數十家期貨公司發布聲明稱,為落實穿透式監管要求,將自2020年1月17日夜盤開始,暫停或關閉接入文華財經交易軟件,引發了期貨市場廣泛關注。
每經記者|劉海軍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上海證監局網站發布了期貨軟件商上海文華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備案情況報告,這是文華財經第二次沖刺IPO。
在今年1月,文華財經曾遭遇機構“封殺”風波。包括永安期貨、南華期貨等在內的數十家期貨公司發布聲明稱,為落實穿透式監管要求,將自2020年1月17日夜盤開始,暫停或關閉接入文華財經交易軟件,引發了期貨市場廣泛關注。
9月16日,上海證監局官網發布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輔導文華財經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備案情況報告,雙方于9月10日簽署輔導協議。
輔導資料顯示,文華財經成立于2006年,主要從事于以交易軟件終端為載體,向金融衍生品投資者提供行情數據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
從1999年推出INTERNET期貨行情信息系統,成為中國第一個通過互聯網提供專業行情信息系統的公司后,文華財經在期貨軟件領域發展十分迅速。
實控人方面,目前,尚守哲直接持有文華財經 64.35%股份,并分別通過大連經一卓遠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上海經一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間接控制公司9.00%股份和4.95%股份,合計控制公司78.30%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截至輔導報告出具日,公司前五名股東為尚守哲、大連經一、蘇州中新興富新興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上海經一、上海譜潤三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11月,文華財經曾遞交過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公開發行新股和公司股東公開發售股份的實際發行總量不超過1334萬股。不過,在2018年4月,證監會披露的信息顯示,文華財經終止審查。此次簽署輔導協議,是文華財經二度沖擊IPO。
作為期貨市場最大的技術服務商,文華財經在期貨業內具有相當強的壟斷地位,而這也為公司帶來過一些“麻煩”。
今年1月10日,永安期貨、南華期貨、海通期貨、中信期貨等多家期貨公司發布公告稱,自1月17日夜盤開始,將關閉文華財經軟件和ATP,屆時,將無法使用此軟件進行交易登入、查詢、交易等功能。
事情起源于今年1月3日,廣州期貨曾公告表示:“經我司排查,目前提供的交易軟件中,文華財經交易軟件(包括文華贏順、文華隨身行、文華贏智等)暫不符合監管要求。我司將繼續跟進了解文華財經交易軟件整改情況,若其在2020年1月21日前仍無法滿足監管要求,將面臨停用的風險”。
隨后,在今年1月6日,文華財經強勢回應稱,近期市場上流傳“文華財經交易軟件存在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情況及可能停用”系謠言,是部分“小期貨公司不想投入,拒絕升級而已。僅僅個別不想升級的小期貨公司客戶,會受到影響”。
文華財經的強勢回應和“小期貨公司”一說在期貨行業引起了熱議,隨著事件發酵,多家期貨公司陸續發了公告,提示文華財經交易軟件的整改風險。
面對壓力,文華財經隨后發布公告,針對此前聲明作出進一步說明,并于1月15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承諾目前最新技術方案已完全符合監管要求,如仍未達到監管要求,將為此承擔法律責任。文華將積極配合期貨公司進行系統升級,確保投資者交易不受影響。并為公司合規意識淡薄,未按監管要求及時整改,對行業帶來的嚴重負面影響表示誠懇歉意。隨后,大商所、上期所和鄭商所就向會員單位發布通知稱,將穿透式監管合規整改工作的最后期限由1月20日延長至3月1日。由于今年國內疫情影響,原定于3月1日截止的穿透式監管整改措施最后期限延長至4月10日。
記者了解到,雖然經歷了一些“風波”,不過大多數期貨公司還是選擇了繼續和文華財經合作。根據公司官網,截止現在,文華的產品已經打入40家證券公司、135家期貨公司和1510家投資管理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