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31 19:57:23
相比以往,淘寶村和淘寶鎮掀起的經濟地理現象,正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和東北等內陸地區快速復制。
每經記者|趙雯琪 每經編輯|王麗娜
當下沉市場成為電商巨頭爭奪的主要增量空間時,“互聯網+農業”也正在迎來新的機遇。
8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阿里巴巴“第八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過去一年,淘寶村數量增加上千個,淘寶鎮數量增加六百多個。
阿里方面表示,這得益于阿里巴巴的數字技術新基建,疫情期間中國農產品上行的供應鏈迅速恢復,工廠和企業快速復工復產。這是淘寶村和淘寶鎮在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依然批量涌現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以往,淘寶村和淘寶鎮掀起的經濟地理現象,正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和東北等內陸地區快速復制。
而在這個過程中,位于河北的小縣城肅寧正在引起關注。相關數據顯示,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現有“淘寶鎮”9個,“淘寶村”17個,今年有望成為全國首個“全域淘寶縣”。截至目前,肅寧電商平臺注冊網店已達21000多家,年銷售額超百億元,網店數量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長,配套企業效益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
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縣委書記顏世東分享肅寧“淘寶村”的經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雯琪 攝
為外界關注的是,在疫情的影響和催化下,推動農產品上行也成為上半年電商平臺的主要發力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重塑生產鏈、供應鏈,讓更多區域復制農村數字化的成功案例,成為政府和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從2009年的3個淘寶村增長到如今全國超過5000個,一共用了十余年。
可以看到,過去幾年,農村地區掀起火熱電商浪潮,電商從城市迅速走向農村,依托淘寶等電商平臺技術賦能與流量支持,推動實體經濟與互聯網技術相互融合,“淘寶村”應運而生。并且,淘寶村在支持村民大規模創業、靈活就業、減貧脫貧等方面凸顯出重要的經濟社會價值。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有4310個淘寶村,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國淘寶村已達5425個;2019年全國有1118個淘寶鎮,到今年6月30日達到1756個。
其中,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淘寶村數量從2019年的172個增加到341個,將近翻了一番,淘寶鎮由223個增加到393個,增長了76%。這也就意味著,興起于東部地區的淘寶村模式正在向內陸延伸。
肅寧縣縣委書記顏世東表示,肅寧農村電商起源于2007年,多年來,依托特色產業優勢,初步形成“互聯網+傳統產業”的縣域電商發展模式,已成為肅寧縣創新發展新動能和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實際上,阿里向來重視農村市場。早在2014年,阿里就發起了“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峰會”,由此開啟了“農村戰略”,與國際化戰略并行。這一年,全國出現19個淘寶鎮、212個淘寶村。到2019年,全國淘寶村和淘寶鎮網店全年銷售超過7000億元,帶動就業機會超過683萬個。
之所以有著這樣的增長速度,“互聯網+農業”的全新模式創新農副產品交易方式、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著農業產業升級,助力精準扶貧,促進農業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手段,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常揚表示,在農業農村領域,阿里巴巴早已超越電商平臺的定位,將業務擴展到技術賦能、營銷賦能、金融賦能、物流賦能、人才賦能、治理賦能等眾多維度,以實現農村全產業鏈路的改造升級,助力打造縣域數字新基建,從而全面提升縣域經濟和基層治理現代化。
而在2019年,阿里巴巴就在集團層面設立大農業辦公室,統籌由淘寶、天貓、聚劃算、阿里鄉村、阿里云、菜鳥、釘釘等20多個業務構成的數字助農網絡,從技術、金融、物流、銷售等方面重構鄉村人、地、錢三要素,打造鄉村振興的數字引擎。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田間地頭不可計數的農貨陷入滯銷狀態,道路封閉、工廠停工等原因,對原有的供應鏈體系造成巨大打擊,而電商平臺和直播帶貨則為農貨產品帶來了新的生機。
此前,拼多多開啟了“政企合作直播助農”“產業帶復工大聯播”等一系列創新模式,幫助農戶和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京東也從產業扶貧、用工扶貧、創業扶貧和金融扶貧四大領域入手,打通農產品銷路,實現助農扶農。與此同時,大量淘寶村和淘寶鎮在上半年涌現出來,這些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數字化的同時,也為“互聯網+農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譚崇鈞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淘寶村從2009年的3個發展到如今超過5000個,不僅來自于草根創業者脫貧致富的內在驅動力,同時也依賴數字平臺的科技支撐力和政府提供的政策驅動力。
“邊緣的農村離市場比較遠。有了科技的進步,實際上就是科技賦能,只需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買全球、賣全球,那怕你身處偏遠山區,也能用上最先進的阿里云、大數據、人工智能,讓當地產品銷售到遙遠的廣闊市場。”他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銀行去年發布的《電子商務發展:來自中國的經驗》指出,數字技術帶來的好處不僅僅局限于高收入國家和城市地區,只要有適當的條件,數字技術可以在發展中國家和農村地區快速發展,成為鄉村振興和脫貧的強大工具。
特別是有針對性地支持提升技能和培育創業精神,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改善營商環境,采取措施解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這些都有利于在條件較差的地區開展電子商務,實現脫貧致富和社會進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