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6 18:41:18
近期,上好佳也在準備進軍資本市場,公司在去年底就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文件,而今日在上市之路上走過了重要一步——上市文件通過了港交所的聆訊。不過,對于這家老牌零食生產企業來講,前方的路并不平坦,因為上好佳在中國的收入卻正在萎縮。
每經記者|袁東 每經編輯|吳永久
對于我們這些80后、90后的老伙伴來說,上好佳應該能代表很多人的童年回憶(我就覺得它的薯片比某歐美品牌好吃得多)。都過了那么多年,這家公司還好嗎?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上好佳妥妥是家我們的本土企業,然而它卻是一家貨真價實的外資企業。上好佳1966年創立于菲律賓,1993年進入了中國市場,不過創始人施氏家族倒是華人。
近期,上好佳也在準備進軍資本市場,公司在去年底就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文件,而今日在上市之路上走過了重要一步——上市文件通過了港交所的聆訊。不過,對于這家老牌零食生產企業來講,前方的路并不平坦,因為上好佳在中國的收入卻正在萎縮。
對于上好佳的發展歷程來看,可以看成是海外華人的奮斗史樣本。
早在1966年,上好佳名譽主席施恭旗的父輩就在菲律賓注冊了公司,并開始在菲律賓制造、分銷休閑食品,而在此之前其還只是一家小型的家庭手工作坊式的工廠,以包裝玉米淀粉為主。隨后上好佳就以“Oishi”品牌開始進行業務。
進入1993年,施恭旗開始了國際性擴張——將業務擴展至中國,并在上海浦東建立了第一處生產設施,主要產品就是上好佳品牌的鮮蝦條和鮮蝦片。
而到目前,上好佳已經是施氏家族第三代成員掌舵,目前在中國經營八家休閑食品生產廠,業務遍及國內多個省市。而隨著業務的發展,在進軍中國后,上好佳還在1996年進軍越南市場。目前按照零售額計算,上好佳已經成為了越南最大的香脆休閑食品制造商。
根據上好佳上市資料來看,目前公司就在中國和越南進行業務,其中68.7%的收入來自中國,剩下收入來自越南。
從此次上好佳IPO擬融資的用途來看,其中約六成資金將用于公司在越南的業務,如:建設生產設施等;融資的兩成多資金將用于中國業務的擴展,同樣是進行生產設施的建設等用途。
由于上好佳的主要收入來源地就是中國市場,那么中國市場的發展就與公司的整體發展密切相關。
從2016年至2018年的收入情況來看,上好佳的收入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分別為4.75億美元、4.79億美元和4.91億美元,另外在2018年前九個月和2019年前九個月的收入分別為3.7億美元和3.87億美元)。但是在最主要的市場的收入卻在萎縮。上好佳就表示,公司2016年至2018年的收入增長主要是受越南銷售增加的推動,而同期在中國的銷售卻在萎縮。
按照人民幣計算,上好佳在中國的收入從2016年至2018年減少了2.2%,而上好佳認為主要的原因是消費者轉向線上購買及將消費偏好轉向了更健康及更營養及更高價值的產品。
對于上好佳的銷售,安信證券就指出,上好佳錯失了電商紅利,正在積極轉型謀變。
在港股市場結構性行情是一大特色,近兩年大消費就是熱點之一,如體育用品股、火鍋股的大牛市。
此次知名品牌上好佳的上市,會不會成為下一只牛股?富途證券投研團隊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好佳的行業地位和品牌影響力對公司有所保障,市場熱度方面毋庸置疑,同業公司三只松鼠于2019年7月于A股上市,表現就十分亮眼,累計漲幅最高達到330%。2016~2019年上半年,上好佳在中國市場重點地區的平均產能利用率持續下降,相比之下,越南地區的產能利用率則有所提高,對此公司也調整了生產重心,上市募集資金中接近40%都將用于越南生產設施建設,從而增加產能利用率,而公司大手筆擴充產能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對市場前景的信心。
“2019年港股市場大消費板塊一直表現搶眼,從餐飲龍頭海底撈到體育龍頭李寧、安踏,都在去年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去年年末上市的乳業龍頭中國飛鶴更是在今年年初大盤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逆勢上行。盡管受疫情影響過去一段時間消費股走弱,但目前國內情況已有所緩解,預計同為消費股的上好佳到上市時正好可以趕上市場回暖,未來表現可期。”上述券商還指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