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07 13:27:15
每經記者|邊萬莉 每經編輯|廖丹
3月7日,外匯局公布了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67億美元,較年初下降12億美元,降幅為0.04%。
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表示,2月,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國際金融市場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主要國家經濟形勢及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主要國家債券價格有所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估值因素,是當月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主要原因。
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67億美元,較年初下降12億美元,降幅為0.04%;較1月末下降87.79億美元。對此,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董輔礽講座教授管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主要還是因為匯率和資產價格波動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美元在2月份略有升值,債券價格指數略有上漲,由此,外匯儲備出現一些波動。但是,肯定外匯供求還是基本平衡,央行外匯占款不會有大的變化。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分析,大家普遍認為外匯儲備中有少量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和未上市公司股權。從上市公司股票看,2月份歐美股市、日本股市等發達經濟體的股市跌幅基本都在8%以上,盡管這部分的占比不高,但對我們造成的賬面縮水會較大。
此外,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指出:“受疫情影響,國內開工復工延遲,產業鏈、供應鏈的通暢性受到影響,外貿企業面臨復工難、運輸難、履約難、國際物流不暢、貿易壁壘等問題,外貿出現波動在所難免。景氣指數顯示,2月我國新出口訂單PMI跌落至28.7%,進口PMI跌落至31.9%,均為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最低值,因此預計真實貿易因素也對本月外匯儲備規模形成一定拖累。”
他表示,綜合來看,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估值因素是本月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主要因素。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外匯儲備規模始終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月度間的波動屬于正常現象。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告訴記者,在他看來,2月份的外匯儲備規模環比下降了約80億美元,最主要的是匯率折算因素造成,因為2月美元指數大致走強了0.8%。“如果我們假定三萬億外匯儲備中,有三分之一的非美元外匯儲備。在月末折算成美元來公布的時候,就會導致匯率折算的減少,這可以解釋外儲規模下降的原因。”
王春英指出,2月,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國際金融市場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主要國家經濟形勢及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主要國家債券價格有所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估值因素,是當月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多,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可能加大。雖然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一定沖擊,但綜合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影響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
溫彬分析,下階段,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仍然具有穩定基礎。雖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短期影響,但我們看到國內疫情防控態勢逐漸向好,在一系列逆周期調控政策作用下,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而進入3月以來,疫情在國外傳播呈現加快趨勢,美元指數回落,股票市場大跌,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1%,中美利差走闊,人民幣升值預期提升,國際資本看好人民幣資產,外資不斷流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超過550億元,海外機構加倉人民幣債券升溫,2月末境外機構托管的人民幣債券面額達到19516億元,環比增加657.17億元,已經連續15個月保持正增長。隨著逆周期調控加大力度,穩外貿、穩外資等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有助于保持外匯市場平穩運行,促進跨境資金流動保持平衡,外匯儲備規模有望保持總體穩定,能夠抵御各種風險沖擊。
管濤分析,外匯儲備的變動主要受估值影響驅動。比如說,最近由于疫情爆發,美元避險角色下降,美元貶值,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行,這意味著國債價格上升。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三月份由于美元下跌,美債價格上漲,那在估值方面對中國外匯儲備的貢獻就是正的,外儲可能就會出現增加。所以,都是一些賬面的波動。
謝亞軒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外匯市場運行還是比較平穩的,不需要人民銀行去入市干預。因此,就不會帶來儲備顯著增減。看目前三月份的情況,美元指數出現了回落。“如果這個趨勢持續的話,我認為到三月末外儲規模會因匯率折算的因素,有所上升。”
王春英表示,隨著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積極因素不斷積聚,將為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我國外匯市場有基礎、有條件保持平穩運行,外匯儲備規模有望繼續保持總體穩定。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