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26 18:59:16
隨著疫情的發展,武漢的上市公司目前整體情況如何?不同的支柱產業又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
每經記者|宋可嘉 王琳 每經編輯|張海妮
60家A股上市公司加上6家港股上市公司,“66”這是身處疫情中心的武漢所擁有的上市公司數量。
作為“中部崛起”的領頭羊,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這座江城在疫情困襲之外,還擁有“中國光谷”、“中國第四大汽車制造中心”、“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等稱號。
隨著疫情的發展,武漢的上市公司目前整體情況如何?不同的支柱產業又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Wind數據庫中梳理了武漢地區66家上市公司的情況,發現武漢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武漢市三大支柱產業中,而隨著患者新增數量的減少和復工日期的接近,雇傭42.89萬人的武漢上市公司也在陸續復工中。盡管其中雇傭人數最多的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在湖北地區的公司還處于延遲復工狀態,但武漢另一大支柱產業——光電子信息目前在二級市場上逐漸復蘇。
42.89萬人,是武漢66家上市公司擁有的員工數量。其中,僅排名第一的東風集團股份就擁有近14萬名員工,排名第二、擁有超4萬名員工的是葛洲壩(600068,SH),二者合計員工數占比超1/3。
除去這兩家雇傭超4萬人的大公司,其他64家武漢上市公司中,37家員工數在3000名及以下;16家公司員工數量位于3000~6000人。
其中,員工數量排名前10的企業多從事醫藥生物、商業貿易、電子通信等行業。
目前,這些排名前10并且員工數量最少都在8000名以上的企業復工情況進度不一。其中,身處于疫情核心地區武漢,又與抗擊疫情相關的醫療企業——九州通(600998,SH)、人福醫藥(600079,SH)早已復工,自春節起便有員工為抗擊疫情加班工作。
而另一方面,總員工人數最多,同時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車企——東風集團股份,則在打響“保衛戰”。實際上,汽車工業是武漢的支柱性產業,以武漢沌口為中心,沌陽大道兩側為核心,組成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球汽車工廠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但疫情讓武漢這座被稱為“中國車都”的城市,暫時告別了往日的喧囂。
在武漢擁有東風乘用車、東風新能源、東風本田、東風雷諾、東風風神、神龍等整車企業的東風汽車因疫情被迫按下了暫停鍵。
大和就在近日發表研究報告表示,對東風2020年至2021年的預測進行了重新審視,預期其要延遲恢復生產、供應及勞工短缺,以及新生產都會推遲,并且集團總部位于武漢,估計占全年產量約43%,湖北恢復生產的時間預期較其他省份晚。基于下調銷售的假設,將公司2020年至2021年盈利預測下調8%至10%,目標價則由9港元/股降至7.3港元/股,維持“優于大市”的投資評級。不過考慮到集團2019年實際銷量,該行上調對其去年盈利預測3%。
目前,盡管位于廣州的東風日產已于2月17日復工, 2129名復崗員工也在嚴格檢測健康狀態的環境下,按計劃開始生產。但位于湖北省內的部分汽車企業,如神龍汽車、東風本田等目前仍以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員工健康為首要工作,復產工作還將繼續延遲。
盡管作為支柱產業的車企仍未“解凍”,但武漢市另外一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光電子信息近日出現了復蘇跡象。
根據《2019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是武漢市的三大支柱產業,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總量突破5000億元,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突破2100億元。
目前,武漢60家A股上市公司也主要分布在電子、通信、醫藥生物等行業。
其中,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尤為引人矚目。武漢光谷——這塊因聚集高新技術產業而知名的熱土在全球半導體、面板、光纖、激光、芯片產業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據武漢市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1~9月,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31.5%,增速高于全市投資21.2個百分點。其中,以“芯屏端網”項目投資為主的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40.3%。
不過受疫情影響,前期包括光電子信息在內的武漢地區上市公司的股價整體下跌明顯,但截至2月21日收盤,武漢地區電子、通信行業部分上市公司的股價區間漲幅已經變為正數。
在股價上漲背后,是部分企業從未停工,而部分企業也于近日恢復生產,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疫情挑戰。總部位于武漢的中國五大光通信廠商之一的長飛光纖(601869,SH)近日在《致客戶與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便表示,公司近年來推進國內和全球化布局,生產基地遍布國內外,有足夠的彈性應對疫情帶來的運營挑戰。
此外,不乏研報認為2020年是5G應用有望落地的一年,應用涉及半導體、面板、5G換機、激光等細分產業鏈。國盛證券通信行業周報便指出:疫情之后,會吹響信息基建、5G應用的號角。而武漢地區上市公司華工科技(000988,SZ)也表示,今年是5G建設全面鋪開之年,公司光通信業務目標是開工當天達到60%的用工和產能,一周后100%滿產,滿足客戶需求和訂單交付。
實際上,在未遭受疫情前,武漢地區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較為良好。60家A股上市公司中,從事建筑裝修的葛洲壩一家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盈利便超40億元。此外,除7家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虧損外,剩余的52家A股上市公司中,還有4家公司盈利均超10億元。
不過隨著疫情的到來,相關企業復工延遲,新冠肺炎疫情對春節期間全國范圍的餐飲、旅游、交通、影視、制造業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截至目前,已有多家武漢地區上市公司曾披露疫情影響公告。其中,主營為旅游業的三特索道(002159,SZ)表示,本次疫情重點爆發的湖北地區在2016年~2018年的營業收入占公司當年總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1.28%、9.67%和5.30%,呈逐年下降趨勢。公司稱,對湖北地區的收入不具有依賴性,但由于目前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公司無法準確預估各地區可恢復運營的時間。本次疫情對公司短期經營業績將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對未來經營業績的影響尚不確定,具體影響程度仍需進一步評估。
主營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專業店以及會展的漢商集團(600774,SH)也披露了關于提示疫情影響風險的公告。漢商集團方面表示,目前旗下位于武漢的21世紀購物中心、漢陽商場和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及地下商城等三大主要經營場所仍然處于停業狀態。根據目前疫情狀況,集團預計業務全面展開尚需時日。另外,目前公司大面積復工沒有開始,僅采取小部分復工,主要是管理崗位和物業后勤人員,除必要情況外,復工的人員一般又以網上辦公為主,確保大家的安全。
目前武漢地區A股市值排名前10的公司都在陸續復工中。
對此,天風證券宏觀分析師宋雪濤早前發表文章認為,未來隨著疫情逐漸減弱,消費和服務業會逐漸修復,醫藥生物的脈沖也會逐漸平息。但對于制造業來說,短期來看,雖然疫情對制造業的沖擊是一過性的,但會被產業鏈所放大。不過長期來看,疫情對制造業產業鏈的影響會隨著疫情減弱、工業生產恢復后逐漸消失,但處于各類產業鏈末端的小微企業,如果經歷持續的停產停工,可能面臨的是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破產的問題。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