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24 19:35:23
生物醫藥企業對于人才的渴求——尤其是高端人才,特別迫切。黃明良認為,除了內部提升,也可以通過委托研發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對于生物醫藥企業如何參與激烈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黃明良的觀點是做到技術領先、研發領先和工藝領先
每經記者|靳水平 每經編輯|文多
遠泓生物董事長黃明良接受專訪。每經記者 靳水平 攝
過去5年里,生物醫藥行業VC/PE基金指數級上升,中國醫藥市場對資本的吸引力大大提升,驗證了中國生物醫藥行業過去的蓬勃發展。
當下,很多創新性企業不斷涌現,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新經濟增長點。但同時,產業的商業模式創新不足、核心技術創新不足等問題,仍在掣肘行業。生物醫藥企業如何參與更廣泛的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
7月23日,正和島公開課在成都舉行。此次正和島公開課共聚集百位億級營收企業掌門人,探討企業的運營和產業的發展?;顒悠陂g,成都遠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明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生物醫藥企業一定要堅持技術領先、研發領先和工藝領先。當前生物醫藥企業依然面臨高端人才不足的現狀,黃明良認為對此可以通過內部提升、委托研發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生物醫藥產業在全球發展近三十年內,平均每年生物醫藥銷售額以25%~30%的速度增長,尤其是美國作為生物醫藥大國,占到了GDP的17%左右,行業發展極具活力。
在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正方興未艾,隨著技術更新、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以及產生自身的迭代升級,生物醫藥市場十分廣闊。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當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還面臨著投入少、創新能力薄弱和人才緊缺等問題。大部分生物技術創新和專利來自于發達國家,科研投入不足、成果轉化薄弱正掣肘產業化升級。
黃明良認為,生物醫藥企業要參與激烈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要堅持“技術立足”,如果企業技術不領先,就沒有立足之地。除了技術領先之外,還應堅持研發領先。“因為市場的導向是變化的,隨著人們消費意識的變化,市場導向就要你去因應市場變化而調整。”黃明良建議,從全球的角度來講,生物醫藥企業要跟全球科研院校和實驗室合作,進行信息收集和處理。
“哪些科研院校走在世界前列,就要努力與其達成合作,要注重信息、技術和研發的協同性,事實上,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能對未來的市場需求有預判,企業提供需求,委托科研院校研發來加以實現。”黃明良說,“善于與外部機構合作,要使其成為企業發展關鍵節點的助推器。”
“最后,還要實現工藝領先的問題,以我們自身舉例來講,遠泓生物也有相關的生產線,但是在一些技術還是得從一線培養起來,因此沒有領先的工藝是不行的。”黃明良補充道。
對于企業來講,人才屬于核心資產。近年來,隨著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人才短缺已成為行業發展的短板,不僅制約企業發展,也成為行業走向國際的阻礙。
事實上,隨著生物醫藥企業的不斷擴張,一些跨國制藥公司不斷轉移生產基地到中國,加上中國自身生物醫藥產業不斷發展,行業對于人才的渴求——尤其是高端人才,顯得特別迫切。有分析指出,生物醫藥行業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應在產業人才、資源整合方面擁有足夠的能力,政府和企業也應該在人才和資源的聚集上展開合作。
黃明良認為,從整個行業來看,人才肯定是緊缺的,實際上對于高端人才,一直就很缺乏,這就要求生物醫藥類公司有自己明晰的人才結構。
“對于人才提升方面,你不僅要從公司內部挖掘、內部培養、內部孵化,同時也要從側面著手,有些高端人才不一定到你的企業來,因此你就要建立起良好的人才激勵制度和人才結構,這樣才能促使企業的人才源源不斷。”黃明良說。
值得一提的是,為打破行業發展的人才瓶頸,當下,國家、高校和企業也愈發注重人才的培養,通過藥企合作、校企聯合等方式,努力將通用人才變成專業人才。
黃明良對此建議,除了自身人才培養和儲備,對于高端人才緊缺的問題,企業也應該尋求與全球領先的科研院校、實驗室展開合作,進行委托研發,“委托研發對于安全性評價、藥效性評價這些都沒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