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5 20:14:55
在“雙十一”這一天,需要海關清關的跨境電商商品超過2700萬票,最高峰的時候,一秒鐘要放行跨境電商商品1000單,這對海關監管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盡管去年我國面臨諸多外部壓力,但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仍然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后,海關總署署長倪岳峰在“部長通道”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按照世界銀行評價,2017年底中國國際貿易營商環境排在第97位,去年通過銳意改革,位次提高了32位。
“去年在口岸需要海關驗核的證件是86個,涉及到19個部委,大家一起銳意改革,一下子減少了40個,企業在通關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更短、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倪岳峰說。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有記者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擔憂,認為中國雖然是全球貿易第一大國,但國際市場持續疲軟,中國市場也不容樂觀。
面對質疑,倪岳峰通過一組組數據,有力證明了中國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外貿穩中有進的有利形勢。
倪岳峰介紹:“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整體通關時間有明確要求,要求壓縮三分之一,各位記者朋友都記得。剛才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向大家亮出了一年的成績單,也就是過去的一年,整體通關時間、貨物通關時間壓縮超過一半,圓滿完成了黨中央、國務院交給的任務。”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18年我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壓縮約56%和61%,超額完成年內壓縮三分之一的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全國海關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8年,我國口岸核驗的監管證件由86種精簡到46種,除4種需要保密外,已全部實現聯網核查。與此同時,通關成本大幅下降,60多萬家注冊外貿企業受益。通關成本降低主要得益于口岸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2018年我國實現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關檢深度融合等一系列重要改革,進出口速度更快、費用更低。
倪岳峰表示,下一步,海關總署將強化監管,優化服務,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穩中提質的要求,進一步打擊走私,為大家守好國門。
倪岳峰指出,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國際貿易新業態蓬勃發展。中國的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值這幾年一直保持著非常高的發展速度。2017年增速80%,2018年又增長了50%。在“雙十一”這一天,需要海關清關的跨境電商商品超過2700萬票,最高峰的時候,一秒鐘要放行跨境電商商品1000單,這對海關監管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倪岳峰透露,我國跨境電商環境得到大幅改善,一方面,關員們加班加點工作,同時在全世界率先使用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出來的智能審圖技術,這使我們能保證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實現快速通關。
據海關總署統計,2018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1347億元,增長50%,其中出口561.2億元,增長67%,進口785.8億元,增長39.8%。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電子商務法》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為跨境電子商務海關監管、保護消費者權益和知識產權等方面提供了法律支持。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曾表示,海關總署積極配合商務部研究制定了過渡期后跨境電商新的監管總體方案,配套制發《海關總署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明確了跨境電子商務監管的適用范圍、參與主體責任等要求,包括增加了一系列新的監管服務措施,進一步規范強化了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