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8 00:31:58
CRO全球峰會立足全球商業增長,聚焦商業的責任發展和可持續實踐,圍繞可持續消費、科技為善、精準扶貧、健康中國四大話題,探討可持續驅動下的未來商業形態和趨勢,從四個維度入手,深入探討可持續對于未來商業帶來的改變和影響。
每經記者|夏冰 每經編輯|祝裕
▲CRO峰會現場
“目前商業世界其實對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正在重塑。”1月17日,在由思盟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主辦,商道縱橫承辦,每日經濟新聞聯合承辦的主題為“可持續,驅動未來商業”的CRO全球峰會上正對外傳遞出這樣的觀點。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CRO全球峰會立足全球商業增長,聚焦商業的責任發展和可持續實踐,圍繞可持續消費、科技為善、精準扶貧、健康中國四大話題,探討可持續驅動下的未來商業形態和趨勢,從四個維度入手,深入探討可持續對于未來商業帶來的改變和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峰會上,《每日經濟新聞》旗下美好商業研究中心聯合中國領先的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和倡導機構商道縱橫正式對外推出“首席責任官計劃”,該計劃旨在代表中國經濟最強勢的上市公司和跨國公司提倡先進的理念,強化責任的思想、傳播榜樣的力量。
本次峰會還聚合了多位合作伙伴,包括瑞士駐華大使館、中國歐盟商會、上海美國商會、昆山杜克大學、CECP(The CEO Force For Good)、平安普惠、可口可樂中國、米公益、二更視頻和天風證券等機構,是一次國際化的峰會。
▲CRO峰會現場
今年,CRO全球峰會的主題聚焦“可持續,驅動未來商業”。為此,峰會邀請了相關行業企業高管、相關領域專家共同聚焦商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的可持續實踐,帶來專業領域的洞察、分析和探討。
事實上,目前商業世界其實對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正在重塑。
從內因來看,在于更多的企業意識到積極實行可持續戰略模式的企業在商業上的表現會優于只關注短期利益的企業;外因在于現如今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價值取向正在改變,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對可持續發展有貢獻,或者是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享有良好聲譽的產品和企業。不管外因還是內因方面,對可持續商業的未來都有持續的促進。
峰會上,瑞士駐上??傤I事館總領事Olivier Zehnder帶來瑞士方面關于可持續發展的優秀實踐分享。他談到,可持續發展對于瑞士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對于瑞士而言最重要的是2030議程及其17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這17個目標,實際上也正是瑞士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導原則。
美國企業智庫機構CECP的總經理Kari Niedfeldt-Thomas女士則給出全球可持續驅動商業發展實踐的內容分享;在談到可持續消費上,麥當勞中國公共關系副總裁許穎婷帶來了題為“Scale for Good”的麥當勞中國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分享;全球纖維素纖維行業領導者、來自新加坡的賽得利公司,賽得利下游業務及企業發展副總裁馮昕則分享了賽得利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可持續消費演講。
在峰會的第二個議題“科技為善”環節上,科大訊飛黨委副書記、市場部總經理任萍萍和與會觀眾分享交流了關于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到底在生活當中如何可以幫助我們,到底人工智能目前的技術進展是怎樣的等有關話題。
社會創新界的翹楚Impact Hub Network的全球網絡發展總監Maria Trindade則分享了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創新的全球實踐。
我國于2016年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健康已經成為中國未來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關鍵詞”。對于這么重要的一個議題,本次峰會也發起了關于“健康中國”話題的對話環節,商道縱橫合伙人郎華女士對話拜耳的大中華區企業社會責任與品牌管理高級經理原博雍,以及Impact Hub上海的CEO兼創始人費曉靜,他們分別從各自角度談到創新對于健康行業,及其對于自身的意義;以及目前中國的健康產業,社會創新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問題的分享。
當前,精準扶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將精準扶貧列為重要的CSR議題之一,并結合自身企業的特長開展相關的項目。在峰會的“精準扶貧”對話環節,商道縱橫的上海合伙人李郁文深度對話《每日經濟新聞》副總經理、上海中心總經理黃波、平安普惠品牌總監、平安普惠普惠金融研究院主任寧杰、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封飛行和二更傳媒副總裁鄭博東,并共同參與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峰會上,商道縱橫的總經理郭沛源博士對外發布了“2018年CSR十大趨勢”。
100年多來,人類就企業是否應該履行社會責任、企業應履行哪些社會責任,以及企業應以何種方式履行社會責任等話題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辯論與探索。
而在當前,在我國政府的大力倡導下,以央企為主導,更加多元化的社會主體相繼加入到企業社會責任浪潮中,但期間也摻雜著各種紛雜的理念和行為選擇,急需要社會各界在“企業社會責任”這一重要的時代命題上形成統一認識和價值認同。
因此, CRO峰會也成為“首席責任官計劃”的起點,從這個起點開始,每一個個體改變都在推動著整體前進。
據黃波介紹,首席責任官計劃主體是企業,即把實施企業社會責任的負責人從一個自然人升華到企業這個社會人,賦予企業一個首席責任官的人設。
“它首先是擬人化的,我們通過征集企業案例集,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可持續發展和精準實施添磚加瓦。”黃波指出,首席責任官計劃,是一個IP,是一個品牌,是一次宣言,是一種責任。
據介紹,“首席責任官計劃”將以MQI數據為基礎,加上數據研究團專家解析,每月選擇一大行業在《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專欄中面向公眾報道。并在《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觀望下載報告全本。具體,每個行業都有適用的不同的20項評價指標,評選首席責任官的動作將貫穿全年。
商業傳播文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企業公布自己社會責任成績單的程度非常局限,比之需要公開數據的達標量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因此,黃波表示,“首席責任官計劃”,將在傳播平臺和影響力建設方面進行提升,并將推進榜單區域化、行業化細分,以期發揮出更大的平臺優勢和聚合效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