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04 20:22:2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多方資料發現,天驕航空是內蒙古首家支線航空公司,也是ARJ21的第二家國內運營航空公司。早在2018年2月,天驕航空的籌建申請經中國民用航空華北地區管理局初審同意,并由中國民航局進行公示。
每經記者|張虹蕾 每經編輯|張海妮
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圖
今日(1月4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了《關于為天驕航空有限公司(籌)頒發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的公示》。天驕航空有限公司(籌)2018年3月經民航局批準籌建,目前籌建工作已基本完成,申請頒發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已完成對其的初審。此外,天驕航空將從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購買3架ARJ21系列飛機。
天驕航空是內蒙古首家支線航空公司,也是國產飛機ARJ21的第二家國內運營航空公司,上述消息的公布讓民航圈熱議不斷。對此,民航專家林智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過去幾年,ARJ21項目此前用戶只有成都航空,隨著天驕航空成為新用戶,相信國產支線機ARJ21會有更大發展空間。天驕航空籌建時未計劃選用上述機型,后來轉為國產支線機ARJ21,也能夠看到民航局發展國產支線機的決心。
天驕航空官方網站顯示,天驕航空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委托內蒙古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組建,經中國民用航空局批準籌建,以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為主運營基地,注冊資本金30億元,從事支線航空客貨運業務,力爭2019年初實現首航。規劃5年內機隊規模達到25架,通航點達到40個,運營航線60條,構建覆蓋區內所有機場的支線航空網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多方資料發現,天驕航空是內蒙古首家支線航空公司,也是ARJ21的第二家國內運營航空公司。早在2018年2月,天驕航空的籌建申請經中國民用航空華北地區管理局初審同意,并由中國民航局進行公示。
2018年2月24日,中國商飛總經理趙越讓攜團隊就ARJ21型飛機機型介紹事宜訪問天驕航空。2018年3月30日,中國民用航空局下發了關于《籌建天驕航空有限公司的批復》(民航函〔2018〕328號),正式批準天驕航空籌建。
2018年10月15日,天驕航空與中國商飛公司在北京簽署ARJ21飛機購機協議,計劃2018年底向天驕航空交付首批ARJ21飛機。
彼時,天驕航空和中國商飛也曾就此表態。作為內蒙古首家支線航空企業,天驕航空表示,十分榮幸能夠成為首家純ARJ21飛機機隊運營商,希望發揮自身優勢,豐富自治區航線網絡。中國商飛表示,將全力支持天驕航空運營ARJ21飛機,讓ARJ21飛機成為內蒙古航空運輸網絡不可或缺的力量。
ARJ21支線客機是中國按照國際標準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生產制造商為中國商飛,包括基本型、貨運型和公務機型等系列型號。
支線航空業務在國內一直受到政策扶持,但發展速度有待提升。林智杰在“2018民航趨勢論壇”上透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有58家運輸航空公司,純支線(指的是只有支線飛機的公司)只有兩家。林智杰透露,目前國內支線航班四分之三都是以干線窄體機執飛。
中國民航網報道,2015年11月29日,ARJ21-700飛機正式交付給首家用戶成都航空公司。2016年6月28日成功首航。2017年9月,ARJ21-700飛機獲得生產許可證,正式進入批量生產交付階段。中國商飛官網顯示,2018年12月14日,天驕航空與成都航空達成全面戰略合作。而除了成都航空和天驕航空,烏魯木齊航空和海南航空也將成為ARJ21的新伙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天驕航空原本并沒有打算選用ARJ21作為啟動機型。今年2月民航局發布的天驕航空籌建公示內容顯示,公司原本計劃投入運營的機型是CRJ900(龐巴迪宇航集團提供的民用支線噴氣飛機)。
對于上述情況,林智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天驕航空籌建時未計劃選用上述機型,后來轉為國產支線機ARJ21,能夠看到民航局發展國產支線機的決心。
此外,林智杰提到,過去幾年,ARJ21項目用戶只有成都航空,日利用率也有待提升。隨著烏魯木齊航空和天驕航空雙雙成為新用戶,海航承諾訂購,意味著國產支線機ARJ21的未來會更好。
太平洋證券在2018年發布的一則研報顯示,隨著國內民航事業的完善與成熟,ARJ21有望進一步擴大在國內支線航空市場的份額。天驕航空成為ARJ21的第二家國內運營航空公司,預計將帶動更多支線運營商采購國產飛機,進而拉動ARJ21的訂單增長。中國商飛ARJ21的產能最高為20架/年,短期內可滿足國內客戶的交付需求;訂單的增長也有望刺激中國商飛進一步提高產能,提振上游零部件供應商的業績表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