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16 17:30:01
華蓋資本董事長許小林認為,未來十年里,醫療行業仍會保持近兩位數的增長,并購整合的趨勢也會越來越明顯。
每經記者|肖達明 每經實習編輯|徐斐
今日(12月16日),在添信資本(并購汪)主辦的2018年添信中國新資本論壇暨添信并購汪年度論壇上,華蓋資本董事長、創始合伙人許小林在現場進行了“中國醫療并購時代到來”的主題演講。其認為,綜合各方面條件看,中國醫療領域大規模并購的條件已經越來越明顯。
對于投資、并購項目來說,醫療行業被認為安全而保險,具有穩定的成長性和明顯的剛需性,但醫院資產在國內集中化程度較低,整體處于“小”而“散”的狀態。中國有3.1萬家醫院,優質的、成規模的全國連鎖品牌卻并不多。
曾在證券公司擔任并購總經理的許小林具有多年的并購項目操作經驗,以及超過12年的醫療行業研究經驗。他表示,醫療行業在過去十年的平均增長為15%,無論收入還是利潤都保持了穩定增長。許小林認為,未來十年里,醫療行業仍會保持近兩位數的增長,并購整合的趨勢也會越來越明顯。
華蓋資本董事長、創始合伙人 許小林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許小林給出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的3.1萬家醫院中,民營醫院逾1.9萬家。“其實從美國的經驗來看,在醫院領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企業,中國現有的這3萬多家(醫院)里面,大家能想到的公立醫院,比如說協和、301,都是獨家的醫院,幾乎沒有形成連鎖,我們也不太可能期待這些公立醫院會去形成全國連鎖。”許小林說道。
針對民營醫院,許小林還表示:“(民營醫院)絕大多數沒有規模,沒有形成連鎖,這里面利潤最高的可能也就一兩個億的利潤,可以忽略不計。在這個領域里面,將來的趨勢一定會走向并購,大量的單獨醫院生存會非常艱難。”他對比中美差異,稱美國所有的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加起來為5500家左右,私立醫院成為大眾消費的主流,而中國的民營醫院還需要解決信任危機和品牌危機——比如“莆田系恐懼”。
在企業的規模增長中,并購發揮著重要作用,優秀的并購能帶來自然增長難以企及的增長速度。許小林以愛爾眼科近十年的發展為例,愛爾眼科2009年時市值為60多億元,如今增漲10倍達到近700億元,在這個過程中的關鍵事實是,愛爾眼科每年都在并購大量診所和醫院。
許小林還從華蓋資本自身并購經驗出發,表示兩家醫療機構的并購整合,既可以帶來整體估值的倍數增長,也可以通過削減重復研究工作極大地節省研發費用,還可以減少銷售費用。華蓋資本近年參與整合的兩家醫院的案例顯示,僅僅通過并購整合產生的資源節約,就產生了6000萬元的利潤。
對于并購活動,宏觀經濟也給出了積極的信號。許小林表示,華蓋資本研究1999~2018年全球的并購交易量,發現并購交易量和經濟周期非常吻合。許小林認為,2019年資本市場形勢可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現在市場里并不缺錢,缺的是信心、重組的機會……我覺得2019年很有可能是中國并購歷史上最好的一年,中國醫療并購的時代會到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