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31 23:30:20
10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九大領域重點任務,著力補齊脫貧攻堅領域、鐵路領域、公路及水運領域、機場領域、水利領域、能源領域、農業農村領域、生態環保領域以及社會民生領域短板。
每經記者|張鐘尹 每經編輯|陳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補短板”迎來重磅“施工圖”。
10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這是繼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后,國務院發布的重磅“施工圖”。
未來將在哪些領域補短板?有哪些主要資金來源?如何防范風險?如何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五大關鍵詞,解讀未來“補短板”、擴大有效投資的重點方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意見明確了九大領域重點任務,著力補齊脫貧攻堅領域、鐵路領域、公路及水運領域、機場領域、水利領域、能源領域、農業農村領域、生態環保領域以及社會民生領域短板。
數據顯示,前述短板領域意向投資額同比負增長。根據發改委10月23日發布的《2018年9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發展趨勢監測報告》,2018年1~9月,基礎設施意向投資額同比增長-34.1%,其中,鐵路運輸業固定資產意向投資額同比增長-44.1%,道路運輸業-39.0%。
從具體項目來看,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加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等項目都在重點任務之列。
值得關注的是,在社會民生領域,支持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嬰幼兒托育等設施建設,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補齊短板資金從哪里來?如何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記者注意到,財政、金融領域均有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為項目提供資金保障、融資支持。
就財政資金而言,意見要求,財政部門要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制度,優化專項債券發行程序,合理安排發行進度。分配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時,在充分考慮債務水平基礎上,還要考慮在建項目和補短板重大項目資金需求,以及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項目儲備情況。
按照財政部確定的專項債券額度,提出專項債券項目安排意見,確保專項債券發行收入可以迅速使用,重點用于在建項目和補短板重大項目。加大財政性資金支持力度,盤活各級財政存量資金,利用以往年度財政結余資金,保障項目建設。
另一方面,意見要求加大對在建項目和補短板重大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比如,對已簽訂借款合同的必要在建項目,金融機構可在依法合規和切實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繼續保障融資,對有一定收益或穩定盈利模式的在建項目優先給予信貸支持。鼓勵通過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轉為合規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市場化方式開展后續融資。
在擴大有效投資的同時,也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
意見要求,地方政府建設投資應當量力而行,加大財政約束力度,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充分論證資金籌措方案。嚴格項目建設條件審核,區分輕重緩急,科學有序推進。
嚴禁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嚴禁以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金融機構要審慎合規經營,盡職調查、嚴格把關,按照市場化原則評估借款人財務能力和還款來源,綜合考慮項目現金流、抵質押物等審慎授信。
財政部部長劉昆曾在《求是》雜志發文表示,著力防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一方面,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嚴禁以PPP、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另一方面,積極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
還要防范“處置風險的風險”。
意見指出,保障在建項目順利實施,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對確有必要、關系國計民生的在建項目,統籌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合理融資需求,推動項目順利建成,避免資金斷供、工程爛尾,防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影響社會穩定,有效防范“處置風險的風險”。
持續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補短板項目建設。
意見指出,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比如,盡快在交通、油氣、電信等領域推介一批投資回報機制明確、商業潛力大的項目。引導社會力量增加學前教育、健康、養老等服務供給,積極依法合規參與扶貧、污染防治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規范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鼓勵地方依法合規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投入補短板重大項目。對經核查符合規定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加大推進力度,嚴格兌現合法合規的政策承諾,盡快落實建設條件。
記者注意到,財政部PPP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累計項目數8289個、投資額12.3萬億元。1~9月,管理庫新增項目1152個、投資額1.5萬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