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3 18:32:30
每經記者|王琳 每經編輯|宋思艱
今日(8月23日),在重慶舉辦的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數字經濟引發熱議。
應如何發展數字經濟?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顧問李毅中認為:一是要把握機遇,統籌推進;二是抓好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三是要自主創新,矢志不渝地科學攻關;四是要推進工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是發展數字經濟最主要的目標。
李毅中介紹了我國數字經濟取得的成效:一是信息產業提供了信息支撐和設備保障,到今年我國固網50M以上帶寬達到80.5%,其中100M以上達到53.3%,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達到86.3%,上半年移動流量平均資費比去年年底下降了46.2%;二是發展智能終端,建設數據庫計算中心、北斗導航等基礎設施,我國信息產業年增加值已經達到7萬億元,占GDP的8.5%;三是一些智能化的標志性指標大幅度提升。比如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由2013年的52%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67.4%;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由27%提升到47.8%;寬帶普及率已超過原定2020年的指標,固定網絡的寬帶由37%提高到80.5%;移動寬帶從32%提高到86.3%,萬名工人擁有工業機器人的數量,即機器人密度,2013年是23臺,提高到目前的接近50臺,已經接近了國際的平均水平。
此外,李毅中還指出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四個問題:一是大數據支撐能力還不足,需要加強自主創新,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產品結構處于中低端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二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意識還不夠足,應用深度還不夠,需要加強引導和支持;三是要處理好提高效率和保障就業的關系,機器換腦、機器換人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同時會導致下崗失業;四是要保護商業秘密,防止非法采集和使用個人和企業的數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