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2 23:50:24
正在美國華盛頓出席加征關稅聽證會的中方律師代表、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軍告訴每經記者,此次中方企業還是比較積極地進行抗辯,抗辯主要聚焦在供應鏈的不可替代性上。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每經實習編輯|盧九安
當地時間8月2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就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一事舉行為期6天的公眾聽證會。這將是中方企業、各行業協會代表表達意見和爭取利益的最佳時機。
根據議程安排,本次出席聽證會的代表超過300人,每天聽證會召開時間從上午9點半至下午6點。在此期間,不管是貿易代表、企業代表還是行業協會代表,都會被分為8個小組,每個小組8人。每個小組擁有約60分鐘的發言時間,這意味著每位代表的發言時長不能超過8分鐘。
中方企業主要表達了哪些訴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盡最大可能爭取自身的利益?針對公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聯系并專訪了正在美國華盛頓出席聽證會的中方律師代表、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軍。
NBD:無論是此前500億美元還是現在的2000億美元征稅清單,USTR在加征關稅之前都要舉行聽證會。舉行聽證會的目的何在?
張軍:無論是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還是現在的“301調查”,在懲罰性措施落地之前舉行聽證會,首先是為了要符合美國的法律程序。
我們看到,美國此前針對某一項產品的“雙反”調查都要舉行聽證會,更不用說是現在大規模的幾百億美元、上千億美元加征關稅措施了。所以,USTR舉辦聽證會是為了符合程序要求。
其次,舉行聽證會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摸底。政府在采取征稅措施之前,確實需要了解一下企業的情緒,尤其是美國本土企業、商會的情緒和訴求,避免措施落地之后遭到國內大規模的反對。
NBD:從此次聽證會的情況來看,參會代表對于USTR即將采取的加征關稅措施持有怎樣的意見呢?
張軍:聽證會第一天一共有60多位代表發言,我也全程參與其中。實際的情況是,大部分美國企業對于征稅持反對的態度;只有少數美國企業贊同征稅。反對征稅的聲音占據主流。
我想強調的是,從5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美國一步步升級征稅清單,已經脫離了此前所謂侵犯知識產權的范疇。早期“301調查”是指責中國侵犯知識產權或者強制轉讓技術,而現在合計2500億美元的征稅清單事無巨細,連衛生紙都包括在征稅清單里了,早就不再是所謂侵犯知識產權等問題。
圖片來源:攝圖網
NBD:除了美國企業以外,中方企業在聽證會期間表達了哪些訴求?有哪些抗辯的理由?
張軍:客觀來講,此次中方企業還是積極抗辯的。但在一般情況下,每位代表的發言被嚴格控制在5分鐘之內,超時會被打斷。這種嚴格的時間要求,需要企業代表們提前準備,尤其是在表達邏輯上要能觸動主席團。
中方企業、協會代表抗辯主要還是聚焦在供應鏈的不可替代性上。比如在特定稅號下,中國是唯一的供應商或原料生產商;中國具有優秀的技術工人和強大的產業鏈,在生產能力方面沒有替代者,也沒有競爭國家;還有就是此次征稅的產品大部分都不具有高科技含量,與“301調查”初衷無關等。
NBD:一方面美國很多企業代表都有反對征稅的聲音,另一方面中企積極抗辯,是否意味著此次2000億美元加征關稅計劃可能出現轉機呢?
張軍:參加聽證會的大部分是技術人員和企業代表,而并非是政客。他們基本上會按照市場規律真實表達訴求。
但與此同時,聽證會主席團的追問引導性卻很強,主要圍繞是否可以從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進口涉案稅號產品、中方在該稅號產品方面是否有侵權和假冒行為、中方產品能否尋找到替代國等。所以,即使有反對的聲音,并不能說明就一定會出現轉機。
而且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進口商是有“腳踏兩條船”的嫌疑,一方面向USTR強調中方市場的不可或缺性;另一方面又在積極尋找和開拓第三方市場,試圖打破供應鏈的不可替代性。
NBD:雖然中方企業想要抗辯成功難度較大,但也不可放棄。您認為中企該如何發力、爭取利益呢?
張軍:美國聽證會的環節一般包括發表證詞、主席團提問兩個部分。在主席團提問環節,代表與主席團之間是可以互動的。比如我們這次主要代表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主要針對木制品、地板、櫥柜等產品,這些產品和“301調查”毫無關系,也不牽扯到侵犯知識產權的問題。所以,在發表證詞環節,我們要讓美國政府親耳聽到中國企業的聲音,聽到中國企業最真實的訴求,而不是經過二次傳播的訴求。
此外,在聽證互動環節,會有不同的官員來提問,中方企業要通過相關問題了解美國政府的思維和擔憂。聽證會之后還有一個評論意見,這是我們最好的機會。
通過之前的聽證互動,我們已經了解到美方的訴求,我們會有針對性地提供證據,來證明我方產品進入美國市場不會對相關行業產生沖擊,并且美國的進口商一時難以找到可替代的出口商。
NBD:此前,2000億美元擬加征關稅產品清單已經對外公布,聽證會之后,USTR可能會就清單進行調整嗎?
張軍:我認為完全是有可能的。比如此前500億美元征稅清單的最終版本就刪除了幾百條征稅稅目。聽證會的第一個環節,就是要不要把這些產品放到2000億美元的征稅清單里;第二個環節,就是在聽證會結束之后,將會有一個“具體排除”環節,針對企業的訴求,再具體刪除一些稅目產品。
美國征稅清單的特點是在一個大類產品下,會有許多分項稅目。想要讓USTR刪除一大類產品也許有難度,但如果我們企業在大類產品下的細分產品上發力,提供足夠的證據和不可替代的理由,還是有可能獲得抗辯成功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