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 2018-05-10 23:10:59
在瑞銀、野村之后,又一家外資券商來了,這是新規發布后第三家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材料的外資機構。
圖片來源:攝圖網
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摩根大通)今日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擬持股51%。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證監會將依法、合規、高效地做好相關審核工作。
外資券商開始在國內跑馬圈地,對國內沖擊會有多大?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對國內券商格局和業務難有撼動,可能會在國際業務上有些優勢,相對受影響更大的會是投行和投資業務。
《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剛剛發布,外資機構就跑步進入中國市場,先后有瑞銀證券、野村證券、摩根大通向證監會提交控股合資券商的申請。(了解此前動態,可點擊:《重磅!首家合資證券公司變更實際控制人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 《首例!日本第一大券商申請在華設立外資控股券商,正挖角動作不斷》)
最新遞交申請的摩根大通,業界稱西摩或小摩,總部位于美國紐約,總資產2.5萬億美元,總存款達1.5萬億美元,占美國存款總額的25%,分行6000多家,是美國最大金融服務機構之一。
摩根大通于2000年由大通曼哈頓銀行及J.P.摩根公司合并而成,并分別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貝爾斯登銀行和華盛頓互惠銀行。摩根大通是一家跨國金融服務機構及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業務遍及60多個國家,包括投資銀行、金融交易處理、投資管理、商業金融服務、個人銀行業務等。公司在紐交所上市,目前市值約3935億美元。
摩根大通此前曾表示,摩根大通對中國政府致力于進一步開放其金融市場的決定和舉措表示歡迎。摩根大通將繼續不斷尋求可行性機會,以鞏固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
不到半個月,三家外資機構申請控股合資券商,得益于我國證券市場開放。4月28日,《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發布實施,新設合資券商也全面開閘。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外資機構申請控股合資券商。
截至目前,內地證券市場中,合資券商并不少,如瑞銀證券、高盛高華、德邦證券、中德證券、瑞信方正、摩根士丹利華鑫、東方花旗等,但鑒于政策監管,外資持股比例均控制在51%以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原本我們預期是新規則出來之后,影響不會太大,但現在看來,發展的速度比預料得快得多,確實是超預期。”一位中資券商表示。
此前監管層規定,外資合計持有上市內資證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得超過25%,持有非上市證券公司股份比例稍顯寬松,為49%。而根據2018年4月28日證監會正式公布的《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這一比例限制大幅放寬到了51%,外資合計持有上市及非上市證券公司的最高股權比例一致。
在證監會發布的行政許可事項服務指南項下,關于證券公司設立審批流程中顯示“現階段,除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專業子公司外,我會暫不受理設立證券公司申請。”也就是說,未來一段時期,證券公司的增量,將僅來自于外商投資的合資券商,純粹由中資股東設立的證券公司申請將不被受理。
合資券商受到“優待”。在過去有些合資券商因為外商缺少業務經營話語權,中外方股東之間的經營理念沖突、同業競爭、業務范圍受限等問題,甚至面臨外商撤資,例如蘇格蘭皇家銀行退出華英證券,摩根大通退出一創摩通。
目前,持有多業務牌照的合資券商,大多在探索其他業務發展方向如經紀、資產管理業務。在資產管理和機構業務方面,外資券商或因有更多先進的投資管理經驗和較領先的產品而有突破的空間。
證監會官網最新的審批流程顯示,截至5月4日,已經提交申請、正在排隊的合資券商仍有18家,包括大華繼顯陸金(云南)證券有限公司、溫州眾鑫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云鋒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
按照證監會公開的行政許可審批流程,從接受申請材料接收日到最終決定是否準許,中間還有受理、一次書面反饋、書面回復意見、二次書面反饋、二次書面回復意見等流程,尚不能確定所需要時間。
一般來講,審核期限約為6個月。
平安證券研究所認為,外資投資證券公司新政發布以來,整體來看將會加劇行業競爭,中小券商將面臨一定的競爭壓力,但行業所受影響相對會比較有限,同時對于證券行業整體的經營效率和運作水平也會有積極作用。
平安證券指出,目前我國證券公司中,合資券商僅十家左右,營收及凈利潤占比不到行業的3%,本土券商在地區資源、客戶黏性等方面占據明顯優勢,因此即使有所放開,短期內大型券商的全業務優勢將依然保持;而中小券商往往會具有一定的區域或者資源優勢,未來外資券商可能著力發展如投行、資管、研究等業務,并在相應領域形成一定的行業競爭力。
“國內經紀業務格局已定,外資券商很難撼動,投行業務也不具備資源優勢,對現有券商行業影響并不大,要考慮的是國際業務優勢。”華泰證券一位從業人士表示,合資券商存在很多年了,但未見發展多厲害,國內券商要向外資券商學習長處,但是不要懼怕。
該人士認為,在國內申請設立控股合資券商更多是境外金融機構的全球化布局,比如野村控股,“對于他們來說,要想在短期實現快速發展基本不可能。但從長期來看,國內的證券市場空間巨大,還是有機會的。”
“之前合資券商發展不理想,變成控股股東就會實現飛躍發展并不現實。這些外資券商在開展現有業務上并不比國內券商有優勢。在現有格局下去和國內券商爭搶客戶非常難。”一家券商投行認為,放開外資控股短期影響十分有限,長期還要看監管層的政策。
來源:券商中國(ID:quanshangcn) 記者:程丹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轉載,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