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4 10:28:48
每經記者 張斯 每經實習記者 王星平
每經編輯 盧祥勇
受上游面板價格變動、電視機銷量萎縮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自今年開年遇冷以來,彩電市場并未走出低谷。在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各大彩電廠商都在試圖通過技術革新來打開新的突破口,其中,激光顯示成為部分企業突圍的方向。
11月23日,海信電器在北京發布了多款大屏4K激光電視產品。海信總裁劉洪新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在LED背光液晶技術普及十年之后,彩電顯示技術正迎來新的變革,激光電視將成為下一代電視。
不過在當前,激光電視市場面臨著售價較高、用戶認知尚淺,市場還未完全打開的現狀。盡管自2017年以來,激光電視市場增幅高達200%,尤其是在80英寸以上的市場上,激光電視銷量占比達60%以上,但相比于傳統的液晶電視來說,激光電視的市場比例還很小。
事實上,激光電視并不是近兩年才產生的新鮮事物。早在上世紀90年代,索尼,三菱這樣的電子巨頭就推出過激光電視的樣機。但最終都因技術不成熟,銷量不盡人意而銷聲匿跡。
目前,除了海信、長虹以外,小米、極米、看尚、微鯨、堅果、華錄、艾洛維等品牌也已加入激光電視這一陣營。不僅如此,索尼、飛利浦等也紛紛表示將發力激光電視,欲從中分一杯羹。哪怕在1年前,激光電視陣營都沒有當下如此活躍。
海信激光顯示公司總經理高玉嶺表示,沒必要為激光電視的市場小而著急,因為激光電視還是新生事物,“在換代的階段,現在激光電視能有這樣的表現已經是有很大的進步了。”
在未來電視顯示技術方面,各大品牌存有各自不同的預測,但彩電屏幕尺寸擴大趨勢是整個行業的普遍認知。據奧維云網提供的數據,近兩年55吋已經成為第一尺寸,占比達到28.8%。同時,平均尺寸基本也以每年2吋的速度在增長。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彭健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激光電視在尺寸上不受約束,這就需要企業在滿足硬件需求的基礎上,還要具有軟件基礎,充分滿足消費者精神文化需求,只有提供符合更多場景的產品,從提升用戶體驗和友好性兩方面入手,才能真正讓電視成為消費者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