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2 22:47:17
每經編輯|朱邦凌
朱邦凌
近期,針對新興金融行業的整治行動不斷,相關規范政策陸續出臺。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要求清理整頓互聯網平臺與交易所合作開展的違法違規業務,例如將權益拆分發行、變相突破200人私募上限、產品無固定期限、存在資金池等問題。
7月7日,繼廈門、廣東、上海、深圳之后,北京市出臺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辦法。此前,央行等17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明確互聯網金融整治行動將延期一年。
互聯網金融生發于資本市場的邊緣,但依靠緊緊抓住市場需求,以技術為基礎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并持續優化用戶體驗,不斷攻城略地獲得了相當的市場份額。據統計,中國目前有超過2000多家互聯網金融平臺,累計成交額已經突破4萬億元,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而言,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穩居全球第一。
近日,美國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發布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250強榜單,中國有28家企業上榜。近幾年,互聯網金融創新不斷,各種新業態、新品種、新商業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各具創新特點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不僅正在改變十幾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而且已經開始影響全球互聯網金融的游戲規則。
毋庸諱言,我國新興金融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先發展后規范”的過程。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監管應平衡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按照自由經濟思想家哈耶克的理論,政府的責任就是做好中立的第三方,讓市場自由發展,市場自然會形成良好的經濟秩序。在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過程中,政府應守住自己的本位,讓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遵循“先發展后監管”的市場原則,給予市場和市場主體充分的發展時間和空間。
上述觀點的確有一定道理。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事物,在初創期和成長期不應進行過多干預,應該給予最大的自由度,實行更具包容性的政策。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發展速度太快,很多東西過去聞所未聞,沒有成規可循。
但是,包容并不等于放縱,更不是放任不管。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如今的繁榮局面主要得益于“先發展后整治”的發展邏輯,得益于政府嚴守中立的第三方,沒有進行過多的干預。但不得不正視的現實是,這種發展邏輯顯然也帶來了巨大的沉沒成本。
在“先發展后規范、再集中整治”的發展邏輯下,前些年互聯網金融表面繁榮的背后,也帶來了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民眾財富的大量損失、金融風險的累積和社會公平的損害等多方面比較嚴重的后果。
在新興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各類違規違法行為和金融亂象近年來頻頻爆發。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1日,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共發現存在違規或異常的互聯網金融平臺1701個,互聯網金融仿冒網站4.5萬個。
我們在為互聯網金融歡呼的同時,也應看到不少不法分子利用監管漏洞,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號,搞非法集資和詐騙活動,讓相當一部分投資人損失慘重。
網絡借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急先鋒,發展最早,問題也最多。多年來,自融、資金池、卷款跑路、破產倒閉等事件不時發生。截至4月底,全國P2P網貸累計風險預警平臺4310家,占全國P2P網貸平臺6736家的63.98%,主動關閉、提現困難、失聯跑路問題平臺等累計2645家。
自去年開始,現金貸狂飆,成為P2P之后互聯網金融最熱風口,出現成千家現金貸平臺。現金貸企業為了規避年化率,將利率轉化為各種名目的管理費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在現存的現金貸平臺中,金額微小、7至14天的短期借款,年化利率最高者可達到200%以上。對于現金貸平臺,不怕客戶逾期,怕的是不逾期。逾期時間越長,所獲得的利潤就越多。有平臺銷售為了給用戶平賬,采用借新還舊的方式,雪球越滾越大。
因涉嫌非法組織經營期貨業務、聚眾賭博,“微盤”交易在今年初被證監會列為清理整頓對象。但現在很多微盤仍借助微信公號、APP進行交易。微盤業務員大都化身年輕貌美的單身“微信美女”,打著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的旗號,然而并沒有對應的現貨交易。
盡管近期互聯網金融清理整頓取得了不少成效,行業將逐漸在規范中走向正軌,但之前不少專家力主的“先發展后規范”的發展思路,應讓位于“邊發展邊規范”、風控與發展并重,形成既鼓勵金融創新、又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的互聯網金融長效監管機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