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3 18:28:37
每經記者 肖樂
6月12日,中國平安公告了今年1至5月保費收入情況,保費收入保持高增長。
2017年前五個月,中國平安壽險業務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合計2111.73億元,財險原保費收入合計864.41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38.52%和23.58%,總保費收入合計較去年同期增長33.82%。壽險業務中,個人新業務原保費收入894.43億元,續期業務收入1132.19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72.23%和39.81%。
在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下,人們對于保險保障的需求在增加,支撐壽險業務保費收入高增長。與此同時,在行業嚴監管的環境下,回歸“保險姓保”早已是大勢所趨,險企也紛紛深化轉型發展長期保障型產品。
東吳證券研報分析指出,保障型產品成為主流,平安等聚焦此類產品的傳統大型險企將充分受益。目前市場上保障型產品的新單保費增速顯著高于其他產品,在總新單保費中占比亦快速提升。預計保障性需求驅動的保障型產品爆發將推動壽險保費持續高增長。對于平安而言,以長期健康險為例,其業務規模近年來顯著增長,2016年長期健康險規模保費收入442.37 億元,同比增長52.2%,未來將繼續受益保障型產品爆發大趨勢。
財產險方面,平安同樣保持著穩健增長,今年前五個月,平安財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3.58%,其中車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1%。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保監會下發《關于商業車險費率調整及管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擴大保險公司自主定價權,下調商業車險費率浮動系數下限。國泰君安研報分析指出,本輪改革進一步擴大保險公司自主定價權,通過市場化手段進一步降低商業車險費率水平。大型保險公司擁有深厚的客戶基礎和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在客戶需求分析、數據挖掘、業務品質管理、精準定價、產品創新等方面擁有明顯優勢。
保費收入保持增長的同時,平安股價表現持續向好,4月下旬至今,平安A股股價已經累計上漲超過30%,遠超同期大盤表現。
2017年以來,保險行業表現好于其他非銀金融。保費結構與險種結構的向好催生了今年以來保險板塊亮眼的獨立行情,廣發證券研報指出,險種結構由理財型業務模式轉向保障型業務模式,盈利構成中死費差占比提升、利差占比降低,從而打開了估值水平提升的通道。當前保險板塊動態P/EV(價格和內含價值比)約1.09 倍,仍處于相對低位,且隨著保費結構與險種結構優化,估值水平向上空間將打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