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 2017-05-15 14:25:22
5月14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和96名參航人員于5月13日順利完成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科學考察任務,回到深圳。自4月9日從三亞起航,本航段歷時34天,航行2219海里,“蛟龍號”累計下潛9次,常規調查16站位,取得一系列成果。
多金屬結核是深海蘊藏的一種重要礦產資源。據了解,本航段中“蛟龍號”為南海多金屬結核采礦試驗選址進行了5次下潛,初步掌握了南海擬定調查區結核資源的分布狀況和資源潛力,為我國下一步開展采礦試驗奠定了基礎。同時,本航段獲取的海洋地質等多專業海洋環境數據,為后續開展1000米級多金屬結核采礦試驗海洋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了技術數據支撐。
此外,本航段中,“蛟龍號”在南海中部的珍貝海山兩次下潛。這是我國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進行的系統觀察,獲得了珍貴的玄武巖、沉積物、近底海水和生物樣品。在南海北部,“蛟龍號”兩次下潛探索濁流沉積,獲取了南海北部臺灣峽谷現代濁流直接的地貌和沉積證據,豐富了對本地區峽谷濁流的科學認識。
本航段結束后,“蛟龍號”計劃將于5月16日赴雅浦海溝和馬里亞納海溝,執行第三航段科考任務。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