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QFII投資進入“多元本土化”時代 批量掃貨小盤次新股

      上海證券報 2017-05-10 13:31:12

      但最新情況顯示,作為海外機構的代表,QFII正走出傳統的龍頭股偏好,進入更多細分領域。最新公布的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QFII機構在31只次新股中大舉建倉,持倉總市值超過13.6億元,其中包含5只去年11月后上市的個股,及26只今年1月、2月間上市的次新股。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重倉白馬股、偏愛行業龍頭、長期持有”,這似乎是投資人對QFII(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上的傳統印象。

      但最新情況顯示,作為海外機構的代表,QFII正走出傳統的龍頭股偏好,進入更多細分領域。最新公布的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QFII機構在31只次新股中大舉建倉,持倉總市值超過13.6億元,其中包含5只去年11月后上市的個股,及26只今年1月、2月間上市的次新股。

      “左手勒緊白馬,右手抄底次新”,QFII投資似已走上“多元化、本土化”之路。

      批量掃貨小盤次新股,QFII機構這次究竟是為何而來?

      QFII重倉股曝光

      根據上市公司的一季報,截至3月末,各家QFII機構合計在274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榜上“露臉”,以3月末市價計算,持倉總市值超過1144億元,考慮到有機構未進入前十大股東,這個數字是被低估的。

      其中,最大額的持倉依然是銀行股,來自相關方面的統計顯示,諸如南京銀行、北京銀行等,依然是QFII機構持有的最重要的個股。

      此外,諸如五糧液、包鋼股份、萬華化學、海螺水泥、中工國際、中國國旅等個股也是QFII看好的股票。而且,這些龍頭股背后的買家都是瑞銀、花旗環球、淡馬錫、摩根大通等知名海外機構。

      但今年一季度以來,次新和小盤股成為了QFII的新寵兒。

      根據上證報資訊統計,QFII在一季度內新增持股為106只,新增持股市值為101.6億元;換算下來,QFII平均每筆新增投資的金額不足一億元。這個規模大概是歷史水平的三分之一。

      與之對應的是,QFII新增持股的市值區間也大幅下降。根據計算,新增持股的平均市值為130億元,相比存量水平大概也只是三分之一。這其中,最為集中的新增投資來自于次新股板塊。

      根據統計,QFII機構在一季度末,合計增持31家2016年11月后上市的新股。這其中既有上海銀行這樣的傳統行業,也有泛微網絡、榮泰健康這樣的全新領域;既有常熟汽飾這樣的傳統制造業,也有茶花股份這樣的日用消費品;既有江山歐派這樣的民營企業,也有中國科傳這樣的根紅苗正的國有資產。可見,QFII機構沒有表現出對于行業、主題、所有制結構的偏好,只要是次新股都有可能得到QFII機構的青睞。

      瑞銀集團擔綱主力買手

      從結果看,QFII掃盤次新股的戰略似乎也是新出現的。

      統計數據顯示,除去本輪集中增持的次新股,QFII持股之前并未出現如此集中、批量掃貨的情況。

      把最新持股按成立時間分析就可以看出,2016年11月后上市的個股,也是QFII所有持股中最為密集的階段。

      往前推算,QFII的全部持股,在2016年1月到10月上市的個股只有3只,2015年上市的個股有9只,2014年上市的3只,2013年上市的1只。

      更有意思的是,此次掃貨次新股的主要是同一家QFII機構——瑞士聯合銀行集團(下稱:瑞銀集團).

      根據統計,在31只(次)批量掃貨的次新股中,瑞銀集團涉足了其中的28只。其中,既包括塊頭較大的上海銀行,也有流通市值不足20億元的亞翔集成、德新交運、常熟汽飾、泛微網絡、至純科技等。

      上海銀行的持股機構較多,除瑞銀外,還有社保組合、公募基金及安碩富時A50、南方富時A50等QFII、RQFII基金參與外。

      在被瑞銀集團相中的絕大多數次新股中,瑞銀集團多是十大流通股東中唯一的專業機構。比如至純網絡,瑞銀持股99.25萬股排名第一,其余九大流通股東都是個人。在數據港中,瑞銀是第二大流通股東,其余九名股東也全部是個人。

      這種QFII在十大股東中與個人共舞的情況,在A股市場還是不多見的。

      投資次新股盈虧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瑞銀此前的持股特點并不明顯偏向于次新股。在早期的投資中,瑞銀曾經是最堅定的價值投資者,其2003年投下的QFII第一單鎖定的寶鋼、上港、外運發展、中興通訊四個股票,一度成為當時市場的熱炒對象,也由此掀起了一股龍頭股投資的熱潮。

      為什么現在會出現QFII機構批量持有次新股的情況呢?

      一家香港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總監認為,QFII批量投資次新股,大概率是兩種投資策略,其一是指數投資、其二是量化投資。由于次新股上市時間較短,通常很少被指數使用,所以,量化投資策略可能性相對較大。

      另外一些熟悉QFII的投資經理也透露,瑞銀這樣的歐美大行,其QFII額度,主要供其客戶交易使用。早期QFII額度較少,主要為海外大型資產管理機構、養老機構所用,因此顯現出清晰的價值投資痕跡。而近年來,隨著市場上的QFII額度逐漸增多,客戶機構多元化,其的持股也漸漸出現多元化、本土化的特點。

      從短期來看,QFII機構參與次新股的戰績還有待觀察。

      根據上證報資訊統計,QFII掃貨的次新股,如果以一季度均價估測其投資成本,以5月8日收盤價格做結算價格,其投資浮動盈虧分化明顯。

      相對而言,2017年2月以后上市的次新股在一季度末有較為明顯的浮盈,諸如博天環境、白銀有色、海峽環保、重慶建工、科森股份等都有50%以上的浮盈。但如果之后沒有及時了結,如今的結果就比較難以預料。

      與之相比,更早前上市的次新股則浮虧較多。較為典型的是多家QFII機構參與的上海銀行,目前收盤價位于其上市以來的相對低位,博邁科、貝斯特等也處于相對低位。如果QFII機構早先建倉較為積極,且持股至今,則浮虧預計會相當明顯。

       
      責編 江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重倉白馬股、偏愛行業龍頭、長期持有”,這似乎是投資人對QFII(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上的傳統印象。 但最新情況顯示,作為海外機構的代表,QFII正走出傳統的龍頭股偏好,進入更多細分領域。最新公布的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QFII機構在31只次新股中大舉建倉,持倉總市值超過13.6億元,其中包含5只去年11月后上市的個股,及26只今年1月、2月間上市的次新股。 “左手勒緊白馬,右手抄底次新”,QFII投資似已走上“多元化、本土化”之路。 批量掃貨小盤次新股,QFII機構這次究竟是為何而來? QFII重倉股曝光 根據上市公司的一季報,截至3月末,各家QFII機構合計在274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榜上“露臉”,以3月末市價計算,持倉總市值超過1144億元,考慮到有機構未進入前十大股東,這個數字是被低估的。 其中,最大額的持倉依然是銀行股,來自相關方面的統計顯示,諸如南京銀行、北京銀行等,依然是QFII機構持有的最重要的個股。 此外,諸如五糧液、包鋼股份、萬華化學、海螺水泥、中工國際、中國國旅等個股也是QFII看好的股票。而且,這些龍頭股背后的買家都是瑞銀、花旗環球、淡馬錫、摩根大通等知名海外機構。 但今年一季度以來,次新和小盤股成為了QFII的新寵兒。 根據上證報資訊統計,QFII在一季度內新增持股為106只,新增持股市值為101.6億元;換算下來,QFII平均每筆新增投資的金額不足一億元。這個規模大概是歷史水平的三分之一。 與之對應的是,QFII新增持股的市值區間也大幅下降。根據計算,新增持股的平均市值為130億元,相比存量水平大概也只是三分之一。這其中,最為集中的新增投資來自于次新股板塊。 根據統計,QFII機構在一季度末,合計增持31家2016年11月后上市的新股。這其中既有上海銀行這樣的傳統行業,也有泛微網絡、榮泰健康這樣的全新領域;既有常熟汽飾這樣的傳統制造業,也有茶花股份這樣的日用消費品;既有江山歐派這樣的民營企業,也有中國科傳這樣的根紅苗正的國有資產。可見,QFII機構沒有表現出對于行業、主題、所有制結構的偏好,只要是次新股都有可能得到QFII機構的青睞。 瑞銀集團擔綱主力買手 從結果看,QFII掃盤次新股的戰略似乎也是新出現的。 統計數據顯示,除去本輪集中增持的次新股,QFII持股之前并未出現如此集中、批量掃貨的情況。 把最新持股按成立時間分析就可以看出,2016年11月后上市的個股,也是QFII所有持股中最為密集的階段。 往前推算,QFII的全部持股,在2016年1月到10月上市的個股只有3只,2015年上市的個股有9只,2014年上市的3只,2013年上市的1只。 更有意思的是,此次掃貨次新股的主要是同一家QFII機構——瑞士聯合銀行集團(下稱:瑞銀集團). 根據統計,在31只(次)批量掃貨的次新股中,瑞銀集團涉足了其中的28只。其中,既包括塊頭較大的上海銀行,也有流通市值不足20億元的亞翔集成、德新交運、常熟汽飾、泛微網絡、至純科技等。 上海銀行的持股機構較多,除瑞銀外,還有社保組合、公募基金及安碩富時A50、南方富時A50等QFII、RQFII基金參與外。 在被瑞銀集團相中的絕大多數次新股中,瑞銀集團多是十大流通股東中唯一的專業機構。比如至純網絡,瑞銀持股99.25萬股排名第一,其余九大流通股東都是個人。在數據港中,瑞銀是第二大流通股東,其余九名股東也全部是個人。 這種QFII在十大股東中與個人共舞的情況,在A股市場還是不多見的。 投資次新股盈虧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瑞銀此前的持股特點并不明顯偏向于次新股。在早期的投資中,瑞銀曾經是最堅定的價值投資者,其2003年投下的QFII第一單鎖定的寶鋼、上港、外運發展、中興通訊四個股票,一度成為當時市場的熱炒對象,也由此掀起了一股龍頭股投資的熱潮。 為什么現在會出現QFII機構批量持有次新股的情況呢? 一家香港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總監認為,QFII批量投資次新股,大概率是兩種投資策略,其一是指數投資、其二是量化投資。由于次新股上市時間較短,通常很少被指數使用,所以,量化投資策略可能性相對較大。 另外一些熟悉QFII的投資經理也透露,瑞銀這樣的歐美大行,其QFII額度,主要供其客戶交易使用。早期QFII額度較少,主要為海外大型資產管理機構、養老機構所用,因此顯現出清晰的價值投資痕跡。而近年來,隨著市場上的QFII額度逐漸增多,客戶機構多元化,其的持股也漸漸出現多元化、本土化的特點。 從短期來看,QFII機構參與次新股的戰績還有待觀察。 根據上證報資訊統計,QFII掃貨的次新股,如果以一季度均價估測其投資成本,以5月8日收盤價格做結算價格,其投資浮動盈虧分化明顯。 相對而言,2017年2月以后上市的次新股在一季度末有較為明顯的浮盈,諸如博天環境、白銀有色、海峽環保、重慶建工、科森股份等都有50%以上的浮盈。但如果之后沒有及時了結,如今的結果就比較難以預料。 與之相比,更早前上市的次新股則浮虧較多。較為典型的是多家QFII機構參與的上海銀行,目前收盤價位于其上市以來的相對低位,博邁科、貝斯特等也處于相對低位。如果QFII機構早先建倉較為積極,且持股至今,則浮虧預計會相當明顯。
      QFII投資 小盤次新股 瑞銀集團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久久|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亚洲伦乱亚洲h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