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7-04-19 15:35:56
共享經濟大爆發。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共享經濟大爆發。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過去一年,從政府工作報告到行業發展報告,有多項政策文件鼓勵共享經濟的發展。2017年共享經濟再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眾生活”。
風潮不息,共享經濟領域流入大量資本,2016年融資規模約1710億元,同比增長130%。其中,交通出行、生活服務、知識技能領域的融資規模分別為700、325、2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4%、110%、173%。
在投資者中,BAT是主角,他們的投資不僅限于出行,而是對共享經濟全領域進行布局,滲入衣食住行各個環節。
不過,錢不是好拿的,據媒體報道,不少共享經濟企業都有本難念的經。
網約車一向被視作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從招手攔車的“賣方市場”到大發紅包的手機叫車,資本為此投入近200億美元,最終促成了兩次行業老大并購老二的大戲。
然而,傳言“每天燒錢1億”的網約車企業急需給資本方一個交代,由此針對乘客和司機的補貼都在減少,車費大幅上升,司機收益卻在下降。隨著網約車新政的實施,網約車企業都在紛紛轉型B2C。
滴滴的目標是2018年上市,但其商業模式至今尚未得到驗證,盈利是其最大難題。陷入其中無法退出的數十家資本方想必也不好受。
另一個重要的共享經濟領域——房屋共享,完全照搬Airbnb輕資產模式的愛日租在燒掉千萬美元融資后,變為“先烈”,死在了沙灘上。途家等重資產運營,則已經偏離了整合閑散資源的本質,演變為線上“租賃經濟”。
在知識共享領域,2016年,分答完成A輪融資,估值超過1億美元,但外界卻并不看好其知識變現的前景。分答平臺上,網民更關注明星、網紅、大V的隱私和八卦。業界認為,目前分答很難維持用戶對平臺的黏性,而待新鮮感降低后,難免陷于尷尬處境。
“拼低價、重產量”,共享經濟企業往往會忽略產品質量,給用戶形成劣質體驗;依賴燒錢,模式可持續性不足。久而久之,這些以價格戰為主的產品只能靠最低級的地毯式派單、不間歇的紅包來維持,一旦停止燒錢又回到起點。就像風口上的豬,風停豬落,談何存活?
雖然拿到了投資,但一些共享經濟企業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里玩著融資并購游戲。這些價值千億的共享經濟項目,如果不增加造血能力,將會離清醒的資本越來越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