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人物

      每經網首頁 > 商業人物 > 正文

      職業農民5年增長55% 隆平高科伍躍時:構建政校企合作一體的培育體系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12 23:28:06

      全國政協委員、隆平高科常務副董事長伍躍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目前來說,還需進一步深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其中包括提高職業農民培育經費在三農投入中的比重、構建政校企合作主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等舉措。

      每經編輯|吳澤鵬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我希望它能夠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據報道,關于“農民”這一身份,農業部部長韓長賦3月8日做客央視《部長之聲》訪談節目時如是說道。

      無獨有偶,3月11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記者會上談及“雙創”時也強調,要讓職業農民等技能型人才都能夠為科技創新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了解,2012年以來,農業部、財政部等部門便啟動實施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探索職業農民教育培養新型模式。而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職業農民規模約為1272萬人,根據規劃,到2020年,這一人數將達到2000萬人。

      全國政協委員、隆平高科常務副董事長伍躍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目前來說,還需進一步深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其中包括提高職業農民培育經費在三農投入中的比重、構建政校企合作主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等舉措。

      職業農民5年增長55%

      曾幾何時,“面朝黃土背朝天”便是農民最真實的寫照。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馮仕政就表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農村和農業發展靠的不是職業農民,而是“身份農民”,“身份農民”并非自主擇業的結果。正因為如此,許多農民雖然身在農村、干在農業,孜孜以求的卻是“跳農門”,導致勞動生產率不高,且無長遠的可持續性。

      “特別是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大量農村人口移居城市,再依靠‘身份農民’發展農村和農民顯然是難以為繼了。”馮仕政表示,由于傳統農業效益低,導致大量的人才流出農業,“誰來種地?怎樣種地?”成為各界廣泛關注的難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此背景下,2012年農業部在全國100個縣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主要任務是探索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養模式,制定認定辦法和建立政策支持體系。

      此外,在開展試點工作基礎上,農業部還于2014年正式啟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及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骨干農民為重點對象,構建教育培養、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培育制度。

      根據今年1月份農業部出臺的《‘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超2000萬人。日前,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便對媒體表示,今后,要使農民的這個定義由身份的概念轉成職業的概念,“而且我希望他能夠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記者從農業部科教司官網查詢數據,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新型職業農民規模為1272萬人,比2010年增長了55%。大批新型職業農民活躍在農業生產經營一線,正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主導力量。

      伍躍時建議:加強市場主體參與

      據全國政協委員、隆平高科常務副董事長伍躍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所謂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并到達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根本途徑。馮仕政也表示,“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意味著“農民”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職業,而不再是一種被賦予的身份,有利于勞動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有利于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

      另一方面,業內人士也指出,要培養具有先進生產管理技術、較強市場經營能力、善于學習科學知識的新型職業農民,目前來說,仍需進一步深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

      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經費比例過低便是目前一大短板。據伍躍時介紹,從各省情況看,目前全國2/3以上的省級沒有投入專門的農民培訓經費,部分省份投入農業發展基金少則上億元,多則超10億元,但投入教育與培訓的資金有的不足1000萬元。

      此外,伍躍時還指出,目前的職業農民教育還存在體制機制政策滯后,制約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人員不穩,培育的針對性、規范性和有效性亟待提高等不足。

      今年兩會期間,伍躍時就提交了《關于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建設的提案》。提案中,伍躍時指出,應當加大投入,提高職業農民培育經費在三農投入中的比重。

      伍躍時還在提案中表示,在目前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中,市場主體參與不足,特別是教育培訓環節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部門和農廣校等公益類機構為主導,造成培訓效果與經營沒有關系,培訓內容滿足不了需求等情況。

      因此,伍躍時建議創新培訓主體,構建政校企合作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其中,農業龍頭企業一端主要發揮創業指導、技術支持、產品保障、實際生產經營管理指導的作用。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等方式參與培育工作,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面向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

      此外,伍躍時還建議,將農業企業的農業生產經營客戶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范疇,獲得培訓經費資助,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高效培訓模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職業農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5

      0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最大av|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夜天堂|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 日本亚洲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网址|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