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妮 2017-01-14 11:51:41
“企業家是一個很高尚的稱謂,追求的是一種境界,堂堂七尺男兒因為貪圖享受就跑?”曹德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
曹德旺看上去憨萌,但實際上,這位全球最大汽車玻璃企業的董事長魄力十足,創造了很多第一次。他執掌的福耀集團前身是福建第一家鄉鎮承包企業;1984年成為中國首家汽車玻璃制造商;2004年,福耀成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第一個反傾銷訴訟成功案例。最近,他的一句話引發了一場中國稅負大討論,甚至被人懷疑要“跑路”美國。處在風口浪尖的曹德旺8日現身人民日報社,不管是在“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上做主題演講,還是在被媒體包圍的采訪間,他都鎮定自若,憨厚的笑容和濃重的福建口音透著親切質樸。不過,一開講,他的氣魄又出來了。“企業家是一個很高尚的稱謂,追求的是一種境界,堂堂七尺男兒因為貪圖享受就跑?”曹德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國家十分重視企業稅負問題
環球時報:您關于中國制造業綜合稅費比美國高35%的言論引發了一場大討論。李克強總理近日回應稱,中國企業的非稅負擔過重,制度性交易成本高。您怎么看這場討論?
曹德旺:我的言論受到中央領導的關注,作為小民百姓來講,真是很受鼓舞。作為政協委員,我也在提案中反映過美國的稅比中國低。去年3月,我在兩會提案中將兩個國家稅負列表比照,目的是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國家很重視,兩會剛結束,有關部門就到美國調研。當然,因為涉及面廣,影響面大,我相信各方要做全面評估,解決方案也不能倉促出臺。
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我們每個人都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負責,這不只是政府的事。要想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就要培養每一個人的自信。首先你要對政府有信心,要去相信人家在做工作。GDP這個指標在國外只有百分之一或二的增長,都沒人提。我們這么大的國家,經濟增長這么快,每天都有許多事要解決。
環球時報:因為計劃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您被一些媒體說成要“跑路”,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曹德旺:我什么時候跑了?跑到哪里去?去干什么?我愛我的祖國是因為幼時我媽跟我講,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堂堂七尺男兒因為貪圖享受就跑?10億美金不是今天決定投資的。福耀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走出去。我們是做制造業的,從培養企業全球品牌供應鏈角度必須在國外建廠,沒有投資怎么實現這個能力?這幾年我們每年對固定資產投資二三十億到三四十億不等。比如為實現2018年的增長,2017年就要將工廠建好,今年我們會在德國建廠。我們是全球汽車玻璃最大的制造商,是全球工業鏈,必須在世界建廠。
我認為,企業家的生意沒有國界,但企業家本身有國籍。最近有人問我關于企業家移民的問題,我跟他們講,你們放心,真正能成才成家的人不會移民,因為他們不是為了錢或者過安逸日子就去移民。企業家是一個很高尚的稱謂,他追求的是一種境界、一種精神、一個人的完整人格。以我親身經歷為例,1995年,我做公司非常累,好不容易把股票賣掉大部分,套現了幾百萬美金,當時我就想去美國養老,我們全家都辦了綠卡移民美國。結果外方合作伙伴做了幾年做不下去了,為了員工利益和股東權益我又回來做。2005年我做成功了,那時我意識到,我不能走了。因為我原來只是一個小老板,只要對國家無影響,什么地方都可以去。但后來把企業做大了,成為全球同行的前列,性質變了,這時候我意識到,將來福耀是中國汽車玻璃的代名詞。這個企業是中國人的,如果移民到美國,資產就隨著我到美國。所以,作為創始人,我必須回去。我的子女也全部取消綠卡搬回中國。小老板將來可能書寫行業發展史,我必須為自己的歷史負責。那時我考慮的不是個人安逸問題,而是怎么為國家負責。
警惕中國工廠找不到工人
環球時報:宗慶后認為,虛擬經濟做過頭了,把實體經濟搞得亂七八糟。馬云稱,不是實體經濟不行,而是你的實體經濟由于缺乏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不行了。在您看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是對立關系嗎?
曹德旺:馬云跟宗慶后都是企業家,而且都是浙江人,這個問題留給他們去爭論是最好的辦法。您問我這個問題,我建議大家去查一查美國的歷史,美國上世紀70年代實施了去工業化。去工業化,那么做什么?培養華爾街、硅谷、好萊塢啊!后來美國人覺得搞錯了,因此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奧巴馬提出要恢復制造業大國的口號。今天的美國稅很便宜,為什么?因為它勞工很貴。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很少人去制造業,都跑去華爾街、硅谷還有好萊塢。現在,我去幫它恢復制造業,去招募干活的人,結果發現,今天的美國年輕人還是不想到工業企業做。我想,完蛋了,再過十幾年,中國如果也像美國那樣,中國企業在第二代、第三代接班時也找不到工人了,我真的感到那時天要塌下來了。
環球時報:作為“中國首善”,您的慈善理念是什么?
曹德旺:有人問,曹德旺到底捐了多少錢?我說超過80億人民幣現金。我還在家鄉建了公園、公路、綜合科技樓。企業成功后我賺了很多錢,這些錢要捐獻給社會。河仁基金會的資金去向透明,每年收多少錢,付多少錢,跟證券公司一樣是公開的。
我們的國家經歷了30多年改革開放,已發展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有一個新的矛盾浮出來,那就是貧富兩級有進一步分化的跡象。借助投資美國的機會,我對該國調研發現,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強國,美國不僅注重發展經濟,更關注社會和諧。經過近百年的努力,他們建立了一個成熟并行之有效的社會救濟服務系統,這個不足3.5億人口的國家擁有各類慈善機構200多萬家,其中80%是企業或企業主家族出資成立的。這讓我回想起父親以前曾告誡的:有福者,必須先有量,福是從氣量中求的。父親還說,草沒有心不會發芽,因此人必須要有良心。人的心有感恩之心、孝心、忠心、慈悲心等20多顆心,有多少心可以做多少事。做人首先要有感恩之心。福耀在全球9個國家都有企業,全世界知名品牌汽車廠都是我的客戶。這是國家給我的,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我很感恩國家。
從玻璃感悟出的人生之道
環球時報:您14歲輟學,做過放牛娃、賣過白木耳,當過工地炊事員。如今成為跨國公司的董事長。您的成功和自信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曹德旺:自信必須有良好的心愿、正確的追求、海納百川的胸懷。自信還是不斷完善的過程。1987年我們去芬蘭一家公司接受技術培訓。那時公費出國,國家每天補助90美元生活費(含住宿費)。如果每天省吃儉用,半個月下來,回國時就可以給家里帶回一個小家電,比如照相機等。所以,當時很多出國考察的中國團隊,出國前一定自帶方便面,希望當地華人或接待方多請吃幾頓,節省開支。但我了解過,如果不買東西,每天90美元足夠我們在芬蘭的開銷。因此,我規定大家不許帶方便面,也不要外國人請吃飯。不要為了什么勞什子電器在國外把自己搞得太狼狽。洋人不知道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但知道我們是中國人。一個人要有人格,一個國家同樣要有國格。國家形象是靠每個中國人自覺努力去維護的。我們團在赫爾辛基的20多天,每天專心致志搞培訓,盡可能多地學知識,從來不要求賣方安排宴請或旅游。臨走前,那家公司的總裁主動要請我們喝雞尾酒。我問為什么,他說,我在你們身上看到了為中國未來做玻璃的人。
我把一家鄉鎮企業發展成跨國集團,自己從一文不名的貧苦青年成長為董事長,真可謂天道酬勤,這讓我深刻體悟到“發展自我、兼濟天下”的真實意義。我前年寫了一本傳記《心若菩提》,記載了自己的創業過程,里面的人都是真名實姓。我希望給年輕一代提供一些可借鑒的東西,以報答我們的國家。
結語:結下半生緣的玻璃給了曹德旺不一樣的人生感悟。在《心若菩提》中,他做了一個頗有深意的比喻。受到外力撞擊后,普通玻璃破損處鋒利如刀,而汽車安全玻璃化作豆粒大小的碎片,不傷人。使用真空鍍膜技術的高檔汽車玻璃,即使玻璃破碎,膜還附著其上。有先哲將世界稱為“名利場”,古往今來,名利場下埋葬多少英雄好漢?名利之科學,取得有如真空鍍膜技術。雖沐“名利場”中,卻鈍化氣場輻射。似有若無,于在或不在之間,是謂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