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05 21:34:50
《規劃》提出了12項約束性指標,其中,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超過80%,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18%。
每經編輯|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12月5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要求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規劃》提出了12項約束性指標,其中,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超過80%,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18%。
《規劃》強調,須顯著削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顆粒物濃度,“十三五”期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五省(市)煤炭消費總量下降10%左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十三五”時期是中國環境保護的相持期,是最艱難的時期,必須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治理之下,京津冀等地的霧霾天氣也將會出現好轉。
大氣治理需明確達標時間表路線圖
《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機遇與挑戰并存,既是負重前行、大有作為的關鍵期,也是實現質量改善的攻堅期、窗口期。
《規劃》要求,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規劃》提出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2項,分別是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地表水質量劣Ⅴ類水體比例、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以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總量。
其中,“深化質量管理,大力實施三大行動計劃”成為《規劃》提出的七個方面主要任務之一。《規劃》要求,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推進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制定大氣、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施工圖。
大氣環境質量方面,《規劃》提出,大幅削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排放量,全面啟動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開展大氣氨排放控制試點。實施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目標管理,已經達標的城市,應當加強保護并持續改善;未達標的城市,應確定達標期限,向社會公布,并制定實施限期達標規劃,明確達標時間表、路線圖和重點任務。
水環境質量方面,落實控制單元治污責任,完成目標任務。自2017年起,各省份要定期向社會公開控制單元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情況。
土壤環境質量方面,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環境質量國控監測點位設置,建成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基本形成土壤環境監測能力;到2020年,實現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所有縣(市、區)全覆蓋。
常紀文認為,必須打好三大領域的攻堅戰,加大環保投入,推進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推動改革,加大工作落實,環境質量才能取得根本好轉。
京津冀煤炭消費總量下降10%左右
2015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首批開展監測的74個城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3.6%,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分別下降27.4%、20.9%、27.7%,酸雨區占國土面積比例由歷史峰值的30%左右降至7.6%。
《規劃》認為,大氣污染防治初見成效。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中有3項涉及空氣質量,其中有兩個約束性指標: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到2020年超過80%,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累計達到18%;一個預期性指標:地級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累計下降25%。
針對重點區域的大氣污染問題,《規劃》要求,重點區域必須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京津冀及山東、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以及空氣質量排名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受燃煤影響較大的城市要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
相對于“明顯降低長三角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和“大力推動珠三角區域率先實現大氣環境質量基本達標”而言,《規劃》對京津冀提出的要求是:顯著削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顆粒物濃度。
其中,以北京市、保定市、廊坊市為重點,突出抓好冬季散煤治理、重點行業綜合治理、機動車監管、重污染天氣應對,強化高架源的治理和監管,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增加非化石能源供應,重點城市實施天然氣替代煤炭工程,推進電力替代煤炭,大幅減少冬季散煤使用量,“十三五”期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五省(市)煤炭消費總量下降10%左右。加快區域內機動車排污監控平臺建設,重點治理重型柴油車和高排放車輛。到2020年,區域細顆粒物污染形勢顯著好轉,臭氧濃度基本穩定。
常紀文認為,京津冀是大氣污染防治形勢最嚴峻的地區之一,假如煤炭消費總量能下降10%左右,隨著煤改氣、煤改電等工作的推進,完成目標還是很有希望。
“2020年京津冀地區的霧霾還是會有,嚴重程度比去年和今年肯定要好一些。今年的霧霾次數比較多,但是程度比去年和前年好,治理和應急是有效果的。”常紀文說。
今年11月,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文件要求,到2020年,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0%,降至56微克/立方米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