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13 20:29:19
新基金發行困難,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提前結束募集的比比皆是。有趣的是,這些提前結束募集的基金,相當部分都具有持有人戶數低,戶均持有份額高的特征,甚至不少新基金更是剛剛超過“2億份、200人”這一門檻。面對這樣的現象,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想說,像你我這樣的散戶,選擇新基金確實需要擦亮眼睛了!
每經編輯|實習記者 張譯文
每經實習記者 張譯文
一根陰線改變信仰!3100點的市場都難以令人激動,何況調整突然而至呢?新基金發行早該賣不動了,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提前結束募集的基金比比皆是。
有趣的是,這些提前結束募集的基金,相當部分都具有持有人戶數低,戶均持有份額高的特征,甚至不少新基金更是剛剛超過“2億份、200人”這一門檻。面對這樣的現象,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想說的,像你我這樣的散戶,選擇新基金確實需要擦亮眼睛了!
基金頻現結束募集
據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不完全統計,本月以來已有超過10只基金發布了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包括交銀領先回報靈活配置混合、華寶新活力混合、華富益鑫靈活配置混合、長信先利半年定期開放混合、海富通欣益靈活配置混合以及鵬華興銳定期開放基金;債券型基金分別為博時悅楚純債、信誠穩健債券和交銀裕興純債、萬家鑫璟純債、博時聚利純債基金。
其中萬家鑫璟純債基金募集起始日為9月9日,募集截止日為9月23日,僅僅發行了一天即提前結束募集;鵬華興銳定期開放靈活配置基金募集截止日原為9月23日,也提前到9月9日提前結束募集;博時聚利純債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期為9月14日,同樣提前到9月9日提前結束募集。
9月剛剛過去了三分之一,如此之多的基金提前結束募集,這個市場是否太過火爆了呢?
你知道背后的真正原因嗎?
新基金的發行,市場的認可程度,往往可以成為我們判斷后市的風向標,但近期的新基金發行究竟有何指向呢?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或許你就會相對明朗一些。那就是這些新基金的總規模、總戶數以及戶均持有數量,這是最能說明問題的。
我們先來看一組最新基金的成立數據:
民生加銀鑫安純債基金——有效認購戶數247戶,總認購份額2億份;西部利得合贏債券型基金——有效認購戶數263戶,總認購份額2億份;國聯安鑫瑞混合型基金——有效認購戶數320戶,總認購份額8.09億份;博時悅楚純債基金——有效認購戶數271戶,總認購份額2億份;信誠穩益債券基金——有效認購戶數240戶,總認購份額10億份;信誠穩瑞債券基金——有效認購戶數236戶,總認購份額2億份;信誠惠澤債券積極——有效認購戶數238戶,總認購份額15億份;海富通欣益靈活基金——有效認購戶數232,總認購份額4億份;
再來看延長結束募集的數據:
信誠至利靈活配置混合延遲募集2天,A類份額募集約5億元,C類份額募集6.9萬元,認購總數347戶,平均每戶持有144萬元;民生加銀鑫福靈活配置混合延遲募集3天,募集2.04億元,認購總數249戶,平均每戶持有82萬元;博時招財二號大數據保本延遲募集7天,募集約7.93億元,認購總數368戶,平均每戶持有215萬元;平安大華鼎信定開債延遲募集27天,募集5億元,認購總數為206戶,平均每戶均持有243萬元;
以上兩組數據,幾乎都無一例外具有以下的特征:低持有人數量,高戶均持有基金量。
按照開放式基金的成立標準:基金募集份額總額不少于兩億份,基金募集金額不少于兩億元人民幣;基金份額持有人的人數不少于二百人。
顯然,上述基金中不少都是剛剛達到成立門檻。
散戶成替補隊員
其實對照近幾年的變化,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發現,之前在行情低迷的時候,新基金往往跨越的是2億元的門檻,而持有人數量確實往往高達上千人,現在雖然行情不理想,但新基金提前結束募集比比皆是,持有人戶數卻是大幅下降,不少更是剛剛跨越“200人”這一門檻。
業內人士指出,提前募集結束的基金認購戶數少且募集規模較高,很大概率是專為機構客戶設立的“定制基金”。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個人投資者持有基金規模占比下降至42.3%,機構投資者持有基金資產占比一躍攀升至57.7%,而在2013年和2014年,公募基金的個人投資者持有資產占比分別為73.19%和68.92%。
顯然,近期新基金發行頻現的這一現象,充分說明了基金機構化的態勢相當明顯,即大多數新基金發行之前就已經找好了“客源”,規模已不成問題了,但是由于還有“200人”的這一規定,因此中小投資者就成了湊數的新目標。業內人士也同時指出,對于這類定制基金,由于機構資金的比重相當之高,因此會給基金的穩定性帶來很大的影響,從而可能導致凈值的異常波動,之前市場已經出現過明顯的例子。因此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對于此類機構定制基金,還是需保持適當的謹慎,選新基金確實需要留意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