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11 21:12:13
近日,國家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通知,下發了2016年我國第一批加工貿易成品油出口配額共2093萬噸,這一數字達到了2015年全年配額的7成,甚至超過了2014年全年中國出口的成品油總量。
除此之外,獲得今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額的企業中,除了三桶油的煉廠之外,還包含了山東地煉企業及振華石油等5家主營煉廠以外的企業,油氣改革的范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放開”。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師燁東
每經記者 師燁東
近日,國家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通知,下發了2016年我國第一批加工貿易成品油出口配額共2093萬噸,這一數字達到了2015年全年配額的7成,甚至超過了2014年全年中國出口的成品油總量。
除此之外,獲得今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額的企業中,除了三桶油的煉廠之外,還包含了山東地煉企業及振華石油等5家主營煉廠以外的企業,油氣改革的范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放開”。
安迅思成品油行業分析師林嘉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煉化產能過剩及國內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增加出口可以調節供需平衡,而當前國內成品油保供需求越來越淡,國家在成品油出口的管控上也將越來越寬松。
成品油出口量大增
從2014年下半年至今,中國成品油出口一直呈加速態勢,但是今年的首批成品油出口配額數量仍然大得驚人:2093萬噸已經達到了2015年全年成品油出口總量2980萬噸的70%,更是直接超過了2014年全年1950萬噸的出口總量。
在首批出口配額中,兩桶油旗下煉廠占到了86%,中石化配額達到1000萬噸,中石油以800萬噸次之,中海油與中化泉州配額則分別為160萬噸與90萬噸。分油品來看,首批出口的成品油中,煤油和柴油占比較多,配額分別占達到了39.4%和38.5%,汽油則占比22.1%。
林嘉欣認為,產能過剩及國內消費不足仍然是出口大增的主要原因,通過出口可以平衡供需情況,降低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庫存及銷售壓力。
“云南石化計劃在2016年年內投產,而中海油惠州二期(一次煉能從1200萬噸/年擴建至2200萬噸/年)預計在年底投產,在新增煉廠及煉廠擴建項目支撐之下,2016年成品油產量預計增長為5.9%。與此同時,受到經濟增速放緩及結構調整影響,2016年柴油需求預計同比持穩甚至不排除有下跌的可能性,而航煤及汽油需求增速預計有所放緩。”林嘉欣說道。
今年首批成品油出口配額量同比2015年首批配額大增約115%,不過在安迅思能源研究總監李莉看來,未來幾批配額未必會一直保持如此大的幅度。“首批配額增量較大,除去企業有需求、申請額度較高之外,也是國家層面的一種試水。”李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安迅思方面預計,根據商務部等三部委11月中旬聯合下發的通知,符合申請條件的煉油企業是按季度申請配額,預計2016年中國成品油出口配額仍像過去兩年按季度下發,但國家會根據市場行情來決定油品配額下發的數量。
地煉企業獲得出口配額
在主營煉廠加速出口的情況下,國內對成品油出口也呈逐漸放開的態勢。自2015年11月中化泉州石化成為除三桶油煉廠外首次獲得出口配額的企業之后,今年第一批出口配額中,有包括山東地煉企業在內的五家企業獲得出口配額。
2015年11月末,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通知,給予中化泉州煉廠2015年加工貿易成品油出口配額共計45萬噸,這是首次有三桶油以外的煉廠獲得成品油出口。隨后,該煉廠首批批3.8萬噸汽油出口至新加坡。
而緊接著當年的12月末,成品油出口配額對地煉放開便落實,東明石化在2015年四季度獲得1萬噸的成品油出口額度,成為首家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的地煉企業。這被業內認為標志著成品油出口配額對民營企業開閘邁出第一步,地煉成品油銷售路徑將進一步拓展。
林嘉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著國內需求的放緩,國內主管機構對成品油出口的管控與限制越來越少,未來對于成品油出口的態度會越來越放開。
盡管隨著國內對出口限制的減少,地煉企業也加入到了成品油的出口大軍之中,但李莉認為,目前地煉在內陸出口方面還沒什么優勢,且企業出口成品油的數量占比還比較小,各企業還處于摸索階段,其象征性意義更大一些。
不過,主營煉廠出口量的大幅增加,仍然給了亞洲成品油市場不小的壓力。“中國成品油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東南亞,目前整個亞洲的成品油市場是過剩的,因此中國不斷增加成品油的出口配額,未來對對整個亞洲市場的價格打壓都會比較明顯。”林嘉欣分析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