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9-20 14:23:20
隨著“人體冷凍再復活”技術的成熟,它將會在50年后再次造成“人口大爆炸”嗎?
每經編輯|吳若凡
(本文原載于“邦地產”微信公眾號real-estate-circle)
俗話說“凡人皆有一死”,這是天地基本原則。
但人類總是試圖挑戰這個原則,發明了“人體冷凍術”這一類非常具有野心的科技。
從冷凍精子到冷凍卵子還不算,目前人類正探索著一件更大膽的事——冷凍大腦!
就像以前的人會說“人體冷凍再復活”是天方夜譚一樣,“這項技術如果成熟,它將會在50年后再次造成人口大爆炸”,這個結論也備受爭議。
但是,我們真的敢不信嗎?
先來說說“冷凍大腦”。
“冷凍科技”,最早源于科幻小說家尼爾•瓊斯發表于1931的科幻小說《奇異的故事》。
“冷凍大腦”是對大腦和身體進行冷凍保存,以等待未來更先進技術來對身體進行重新復活。
而到目前,據了解,世界上已有“速凍人”數百個。但因為目前的冷凍技術還不夠完美,雖然人們已經盡力保證冷凍人的各個器官不受損傷,但還是因為每個器官需要的完美冷凍溫度不一樣,操作非常困難,有些冷凍人的身體還是受到了傷害。
不過從現在的情況看,身體健康的人是不會去冷凍的,“冷凍人”大都是患有絕癥或者某種嚴重疾病的人。但正因為他們的身體條件更差,這也使得“化凍”難上加難,很少身體能承受這一過程。而他們在等待復蘇的過程中,也在等待未來技術的突破,讓他們能夠健康“復活”。
再來說說影響。
如果人類真的能夠靠冷凍,度過漫長的歲月,那時候,客觀年紀達到150歲根本不是問題。
但這對地球而言便是問題。如果人人都活到150歲,地球能夠承載人口負荷嗎?
根據科學家測算,在地球溫度不過熱的情況下,地球可承載的極限人數是1300萬億人。人類活到150歲,理論上是可以的。
但這也只是理論數字,它必須建立在人類可以通過高科技解決食物短缺等問題的前提下。如果“生存必需品短缺”這一障礙被克服,那么地球人口最高將可以達到1300萬億!
但實際情況是,資源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兩種,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總量是一定的,水能、風能等可再生資源,每年的新增數量也是一定的。根據計算,照現有科技,目前地球能夠容納的人數極限僅僅是70億~80億。
但據不保守估計,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
再來說說中國。
科學家根據生態系統的負荷能力提出,我國生態的理想負荷能力應為7億到10億人口。
根據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的估測,我國人口承載量最合適的數量也是7億人,最高應控制在16億左右。
上述估測主要基于以下五點:糧食產量,不應超過12.6億人;能源的負載,不應超過11.5億人;土地資源的負荷,不應超過10億人;按淡水供應,不宜超過4.5億人;按動物蛋白供應,不宜超過2.6億人。
目前我國的人口情況是,2014年中國新增人口數1687萬,2015年預計逼近1800萬,出生高峰將延續5到8年(國家衛計委數據)。
但同時,中國也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科學家預測2019年將逐漸進入“大量死亡期”,從現在算起,未來40年,將有8億人口消失,約有1億人新生,屆時中國人口將下降到2億左右。從2009年到2109年,每30年或出生人口減半:2009年,14億;2049年,7億;2079年,3.5億;2109年,1.75億。
可以說,從中國到全球,在人口問題上,“人體冷凍”的技術都有很大的運用空間。
如果這項技術真的實現,那么2050年前后,原本要消失的8億人口將會減少,而這部分人群將轉為新生的勞動力,延續人口紅利。
但有一個狀況是,到時候地球上的人們為了更好生活,或許摩天大樓會修建到2000層,或許人們很少能在家中直射陽光,或許人們眼中的天空會變成割裂狀……
不過,這只是邦爺的想象,實際上,在自然法則的作用下,任何物種的種群數量都不會無限增長下去,人類也不可能超脫于自然界,而過于違背自然規律的做法,往往風險重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