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10 20:52:50
今日(9月10日)交通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總裁馬續田在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資產管理業務將成為推動銀行經營轉型的決定性力量。他認為,理財創造的中收有望在銀行業未來利潤的占比中超過四成。交行上半年理財余額超過1.3萬億元,理財業務規模主動有所控制,較年初增長27.5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記者 朱丹丹
今日(9月10日)交通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總裁馬續田在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資產管理業務將成為推動銀行經營轉型的決定性力量。他認為,理財創造的中收有望在銀行業未來利潤的占比中超過四成。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15年上半年12家主要銀行理財產品余額達到13.49萬億元,其中,交行上半年理財余額超過1.3萬億元,理財業務規模主動有所控制,較年初增長27.55%。
“交行兩融收益900多億,該部分資金很安全。結構化股票業務為50多億,金額較小,交行較為謹慎,場內股票質押為90多億。”馬續田表示。
他還進一步指出,該行確立了以資產管理業務為抓手,以打造國內第一財富管理銀行的目標定位,加快業務創新和渠道優化,有效吸引行外客戶和資金,開辟銀行客戶、機構客戶、互聯網金融客戶和境外人民幣客戶四大新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銀監會將積極探索銀行業部分業務板塊和條線子公司制改革,深化事業部制改革,推進專營部門改革。
而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多家銀行表示啟動理財業務分拆設子公司。其中,中國光大銀行3月末曾公告稱,該行將全資設立理財業務子公司,該事項須報請監管機構審批,這是國內最早落實分拆業務的上市商業銀行。接著上海浦東發展浦發銀行也發布董事會公告稱,同意以全資子公司的方式設立浦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該事項須報監管機構核準。招行行長田慧宇亦曾表示,可能考慮把一些資產從主要業務中分拆出來,這些資產包括財富管理與信用卡。
對此,馬續田表示,2014年,交通銀行率先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事業部公司化的改革方向,這確實符合國際上發展資產管理業務經驗,國際上大型銀行都是成立單獨的法人,成立獨立全資子公司來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是政策發展的一個方向。該行第一家搞事業部,在事業部改革中嘗到了甜頭,其實目前相比這個事業部制,除了一張法人牌照以外,子公司該有的都有了。交行會密切關注和重視行業這方面的進展。
光大銀行行長趙歡曾表示,設立理財業務子公司的出發點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豐富業務功能,目前的理財是在銀行牌照下做業務,而成立子公司后可以向不同的監管部門進行更多業務功能申請,有利于理財業務產品創新,豐富投資品種;二是有利于風險隔離,促進理財業務的健康培育;三是便于設立更加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目前在銀行體系框架下,這方面仍受到一定限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