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28 00:30:56
長期來看,好的經濟基本面也會吸引投資者入場,并且激勵更多的新興創新型企業進入。因此,經濟的穩定增長進而創造出好的人民幣資產才是拯救股市的關鍵。
每經編輯|李奇霖
◎李奇霖
上半年,我國經濟GDP增速為7%,實現了預期目標,但這主要得益于股市上漲所帶來的金融業增加值。下半年股市大幅震蕩、IPO暫緩,市場交易量持續萎縮,加之股市的賺錢效應對居民消費行為產生影響,經濟將面臨嚴峻挑戰。
目前,從實體層面看,人民幣資產對境內外資本的吸引力是不夠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QE不斷。當時中國的賺錢機會遍地,致使大量的資本流入國內。之后實體經濟的疲軟又讓資產流入股市,牛市催生了人民幣資產的賺錢效應。
但隨著股市大幅震蕩,資本外流壓力逐漸凸顯。外匯儲備投資收益遠不及當年流入資本在國內的投資收益,從而有可能出現外匯儲備緊張局面。
一方面,資本外流壓力本身會導致股市下跌。另一方面,存款的拋售使得外匯占款流出,導致銀行間資金面偏緊,進而影響到銀行信用的投放。大量需要借新還舊的經濟本來已經很脆弱,實體信用出現收縮,信用鏈條也許會出現崩潰。
央行25日還針對小微企業和三農定向降準,使得相對薄弱的企業部門獲得更多流動性支持,應對國內增長疲軟的經濟、資本外流。出于金融風險防范的考慮,中央將會增強對基建的支持力度,預計貨幣寬松后經濟穩增長措施會出臺。
實體經濟的增長才是人民幣資產賺錢效應的基礎,也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資本愿意分享收益。最終采取的操作還應是基建投資,通過基建投資創造高收益的PPP、城鎮化基金、理財債務等債券類產品。通過提升借貸需求,創造新的高收益人民幣資產,來減少資本外流,挽救流動性對市場的沖擊。
長期來看,好的經濟基本面也會吸引投資者入場,并且激勵更多的新興創新型企業進入。因此,經濟的穩定增長進而創造出好的人民幣資產才是拯救股市的關鍵。
從經濟基本面看來,7月份的數據并不理想,實體經濟企穩改善的動力不足,因此寬松的貨幣政策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十分必要。
首先,要發揮政策性銀行作用,主要是國開行和農發行的專項金融債。推出基礎設施投資配套融資以及促進PSL抵押物擴容,以支持地方政府置換債和“一帶一路”的建設。
其次,要加快推行PPP模式,吸引各種來源的社會資本投資于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建設,這既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又能避免政府單獨供給的低效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無限擴張。同時還可以減輕政府財政壓力,提高公共支出效率,形成以政府、市場(企業)和第三部門協調配套的經濟社會運行機制。
再次,要加快推行示范性重點基建項目,創造出新的高收益人民幣資產。
最后,要積極促進注冊制改革,保證新鮮血液供給,使優質企業更易在資本市場變現。注冊制將構建穩定而又富有活力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經濟繁榮,推動二級市場持續走牛。此外,注冊制能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優質企業,糾正扭曲的價格,促使垃圾企業面臨退市壓力,推動二級市場持續走牛。
另外,融資結構逐漸優化、金融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平衡在不斷完善資本市場的同時,也將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為股市長期繁榮奠定基礎。
(作者為民生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