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1 00:48:4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四滬深股市收盤大跌,滬綜指跌3.42%至3664.29點,深綜指跌3.00%至2155.49點,成交縮小。盤面看,除中國聯通等極少數權重股外,絕大多數權重股下跌,其余中小市值個股則多數下跌。與前幾天比,昨盤面熱點顯得相對匱乏。
昨日央行又啟動了1200億元逆回購,這個量與周二同樣大。如果算上周三的約1100億元MLF操作,央行已連續三天放水。筆者認為,與降準相比,上述偏于常規的操作雖然量小了點,但好處是“動靜不大”,這應有利于淡化人民幣貶值預期。由現在情況看,也許央行正是這個想法。
隔夜美聯儲利率會議及美國CPI均指示美聯儲9月加息的可能性降低,美元下跌,人民幣周四走得較強,中間價及詢價均升值。原本這則消息對A股有利,但A股走勢仍相對較弱,筆者認為這主要是與其估值太高相關。此外,長線資金抽離亦是A股積弱難返的原因之一。
在估值方面,如今恒指及國企指數已失守7月8日低點,這使得AH溢價有增無減。至于其他二線藍籌、中小市值個股,其估值顯然就更加高了。近期有新聞說千萬元以上級別的大戶資金中有一部分在離場,這對A股人氣應產生些負面作用。這些投資者離場一般與股市基本面不佳相關,但除此之外,筆者相信目前股市的“可預期性”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就以近期熱炒的國企改革概念股、證金概念股為例,能預知相關信息者炒作時才會順手,局外人或會感到不可捉摸。也許有些投資者不管這些,照樣會炒進炒出,但肯定也有些偏謹慎的投資者會選擇遠離,尤其是一些超大戶。
今日為周五,又是期指交割日,股指免不了波動。操作方面,投資者可暫持股觀望,個人相信管理層應仍有守護3500點的動機。由圖形看,昨大盤雖跌了許多,但仍收在周三陽線開盤點位之上,且離下檔3537點仍有相當距離,故大盤仍有不少緩沖余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